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建议:少数汉字可适当再简化
周溯源 张广照
2013年03月15日10:47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近年来,海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字。这几年还连着上了全国“两会”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汉字繁简比较,颇富争议,易动感情,人们观点虽异但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使汉语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但笔者认为,从普通群众的使用出发,从语言的工具属性出发,从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出发,大陆现在恢复繁体字,不但没必要,也不可能,而且汉字还应再简化,简化工作不能停止。
  汉字的工具性决定其宜简不宜繁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与拼音文字是词系统不同,表意、象形文字是字系统,以字组词,字少词多,汰词存字,常组常新。古词汇的死亡不是汉字的死亡,三两千常用字就组成海量词汇,中国人的识字量并不大。它是世界上唯一从古到今一直使用的文字,对中国灿烂文化有着伟大的贡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教育的媒介和人们交际的工具。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工具就要简单灵巧,实用好用,不要繁琐笨重,难学难用。人是工具的主人,总是要求工具功能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中国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如此。汉字在方便性上也应该不断改进,要适应工人、农民、少年人、初学者的需要,要让他们喜欢并觉得好学,而不能只满足专家学者等已经掌握汉字的人的需要,只让他们喜欢他们说好;要使汉字人见人爱皆称善,不要人见人怕头皮疼。要使人一见钟情,引人入胜,如果一开始就让人畏惧反感,就会把人挡在外面,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责编:万鹏、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