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关键要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现代农业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而一定要有系统的思维、整体的观念,要有现代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作出从上而下、以难带易的顶层制度设计,选择正确的目标,制定合适的路径,纲举目张地打破现代农业发展的约束瓶颈。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使用,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即首先必须明确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明确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的功能和水平。现代农业发展顶层设计的目标层主要明确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现代农业所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目标是围绕农业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所确立的一个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主要任务实质上是要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是基本内容,主要强调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要发展和建设什么,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产品供给是通过不同的产业组织形式来提供的。不同的组织形式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生产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不同,生产的组织方式也不同,这些方面的不同也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发展现代农业要建立现代化的组织形式,要实现农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通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功能的整体发挥,在产业融合基础上通过对农业资源要素的重新定价,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强调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要求突破原来的只局限于农业产中环节的组织形式,向农业产前和产后的组织形式融合转变。现代农业的现代组织形式使得我国规模较小的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通过广泛合作,并利用社会分工将自己的生产纳入专业化、商品化、规模化轨道,广泛使用各种现代生产要素,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要有现代化的要素投入,现代工业装备的普遍采用构成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先进科技广泛应用成为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和效率的提升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人力资本则是现代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其科技文化素质水平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最主要、最基本的投资形式是教育、培训。
三是实现路径,即事关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紧迫任务,重点要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通过全面协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的农业产业的边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宏观环境的支持,推进以要素投入、市场流通体系、市场激励、新型农民培育培训和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关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在完善的宏观环境支持下,依据各区域农业资源要素禀赋条件,推进产业组织创新,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及产业间横向协同,培育有机衔接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政府必须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明确职能定位,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从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科技保障、资金保障、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发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