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讲,去年实现经济增速7.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6%。这种“双稳”在全球范围是很不错的表现。根据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为3.2%,其中美国为2.3%,欧元区为-0.4%,日本为2.0%。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基本上是在1%至5%之间。
值得重视的是,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我们多年努力所期待的新进展、新活力、新动力。首先是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变化,以往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结构有了改变。2012年GDP增长7.8%,其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贡献了51.8%、50.4%和-2.2%,显示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增长主要由内需拉动,而消费也首次超过投资成为第一动力。其次,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经济增速的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12年也超过了经济增速,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还有一个亮点是就业目标的超额完成。在经济放缓的同时,没有出现成规模的失业、企业倒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效益的提升。
过去一年实践证明,发展速度适当调低一点,是对经济规律的尊重,是对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追求,有利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赢得空间。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又是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从影响经济的短期及中期因素来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入第5个年头,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大。与此同时,在经过了30多年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发生了变化,使得我国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一些机构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已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7%到8%的增长潜力。
正是基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国情世情的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以及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与以往的提法有所不同。首先是肯定了“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正如爬坡,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法越过障碍的。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都需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强调要“持续健康”,也就是说,不要对经济增速过于敏感和看重,而是要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尊重经济规律,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速度、质量、效益并重的阶段。为此,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看待经济预期目标,认真研究支撑经济增长和发展变化的因素及其结构,使经济增长与潜在能力相协调。我们期待以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速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