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的“大庐山”
整合庐山旅游资源不易,成立大庐山市也难。
目前,在庐山山顶的牯岭镇,常住居民超过12000人。此外,中央、省、九江市和部队的驻山单位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仅牯岭镇4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就有近30个党政管理机关,40多个中央、地方和军队驻山单位,共有职工6000多人。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庐山现有的负荷能力已经不能承受。
为此,庐山管理局一直谋划将人员下迁。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甚至有传言说,下迁是让“穷人下山,富人上山”。
萧梅上世纪70年代随转业的丈夫一起来到庐山,在庐山已生活了近40年,其收入来源除了退休金,主要靠当散客导游赚取生活费。对于下迁,她很反感,“在庐山生活了大半辈子,已经习惯了,再说,山上还能赚点钱过日子,去了山下就没有收入来源了。”而这也是大多数庐山普通居民的想法。
根据九江市发改委的批复显示,庐山新城区位于庐山大道中段,总规划用地近1700亩,用地性质包括安置房和部分廉租房。
一位接近庐山管理局管理层的消息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楼盘的建设费用全部由管理局负担,“一期就在国家开发银行贷了3亿”。
2012年11月26日,原本拟定的搬迁日期无故推迟。“本来说是11月1日搬,后来推迟到26日,最后还是没搬成。”上述消息人士说,“这一次下迁是行政下迁,管理局先下去,一共4期,5000多套房子,现在只盖好了第一期,1000多套,二期还没有动工”。
对于庐山居民对下迁的担忧,庐山管理局的一位内部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来没有强制居民下迁,都是自愿,而且这次下迁也只是部分下迁,正式的方案也还没有定。”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矛盾,是大庐山市建立过程中一个极难权衡的问题。
星子县地处庐山南部,庐山的60%山体和35%的景点坐落在星子县,其中不乏白鹿洞书院、磨岩石刻群等知名景点。在过去,星子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小县,全县23万人口,除少数乡镇发展石材工业外,基本上以渔业、农业为主,但旅游收入近年来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块大蛋糕。
在庐山管理局看来,成立庐山市,不可能把整个星子县全盘接收过来。“几十万人进来,肯定会把庐山的经济拖垮,星子县有很多纯农业的乡镇,这些跟旅游资源无关的乡镇,是没有必要划进来的。”但对此,星子县并不以为然,“你要合并的话,就应该全盘接收我,如果你只划旅游相关的区域的话,那不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了吗?”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成立庐山市的话,各个地方的政府机构必然精简,这也是没有办法顺利推行的原因之一。“庐山的处级干部到处都是,领导很多,各套机构也很健全,多了的人没地方放,他们当时都很害怕啊。”
管理体制混乱,让庐山的发展步履维艰。目前,庐山只能通过领导高配来协调各方工作。而庐山市的设立、庐山旅游发展的上市,都仍处在谋划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