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合理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求扭转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
一、对当前收入分配形势的研判
从分配结果上看,不管是理论界的实证研究,还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事实,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应对。
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影响的。其一,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差距过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愿望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导致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一些经济学家警告如果没有合理分配,可能会陷入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其二,影响社会和谐。受传统观念的支配,过大的收入差距容易引起群体性的“相对剥夺感”,再加上对分配不公的实际体验和部分富人的炫耀性消费,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不公平感,使得凝聚全社会改革共识、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有的学者认为收入差距过大还可能导致阶层对立和社会冲突。其三,偏离共同富裕方向。与经济快速增长相比,居民收入增长比较迟缓,而且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财富高度集中与绝对深度贫困现象并存,背离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
不过,也有人认为,扣除城乡、区域等因素,当前收入差距是可以容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适当拉大收入差距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必要的。应该说,以上观点在理论上都是讲得通的,但如果只是孤立的看待分配结果,就很难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关键还是要看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否合理。总起来说,当前有四个方面因素影响了收入分配结果。
一是发展阶段的因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经济赶超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资源禀赋结构和要素组合方式决定了相应的收入分配结果。二是结构的因素。从产业结构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农民增收依然困难;从需求结构看,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从要素投入结构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从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基于比较优势加速向收益率高的部位集聚,收入分配结果总体上有利于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三是政策的因素。教育、卫生等公共政策能够改善起点公平,但政策设计不合理,也会加剧社会不公;再分配政策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但一些政策不仅未能有效缓解收入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导致逆向再分配。四是体制的因素。由于政府职能尚未很好地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资源要素价格扭曲以及行政性垄断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在体制转轨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不规范不合法收入,另外,市场经济本身也会拉大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
综合起来看,影响收入分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确实有许多不合理的因素,不少已经触及到了深层次体制性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不同因素对分配结果的影响是多向的,既有合理因素引起的收入差距拉大,也有不合理因素引起的收入差距缩小,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收入差距有没有缩小、缩小到什么程度作为判断收入分配改革成效的标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加区别的笼统的追求分配结果的数量指标,不仅可能抑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因素,也可能强化不合理因素,带来新的扭曲,使收入分配秩序进一步恶化,还是要从分配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利益主体入手,分类解决好有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