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用工荒成为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问题。春节前后,又是大批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之时,为了弥补工人短缺的局面,很多企业都瞄准了在校大学生这个群体。不久前,中国青年报记者随几名大学生一起体验了他们南下打工的过程。
1月18日晚上7点多,在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山东女子学院门口,一群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们陆续集结,在寒风中等候着送他们南下打工的大巴车。
当时气温达零下10度,学生们在夜色中冻得直打哆嗦。一群女生围着聊天,几对情侣互相依偎。
高珊珊在人群中显得很扎眼,因为只有她在不住地跺脚。身高1米57的她,穿了双大约5公分厚的高跟鞋。她是山东潍坊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原本想赶前一天的车,但没赶上,只好在学生代理租的房屋里,当了回“沙发客”。
已经大三的邓毓涵,放假后回了一趟老家,然后就准备出去打工。他说,寒假有40多天,回家没什么事。同学聚会,每次都得花上一两百元。“都这么大了,我不好意思次次开口向老人要钱。”“我家在农村,连个网都不能上,回家有啥玩的?”
“就是啊,现在过年根本就没有个年味了,回家干啥?我准备好好干,回来的时候换个手机,然后再给父母一两千块钱,这样多好!”邓毓涵的老乡,一位武汉大学的学生随口附和着。
晚上8点,约好的金龙大巴车终于来了。学生多带着被褥和衣服,汽车的储物箱很快就被大包小包塞满了,装不了的行李只好放到车厢过道。
这辆车限载52人,人数是提前算好的,但临时增加了两人。既是学生又是招工代理的廉兵和他熟悉的一位同学坐在了车过道的行李上。
他们来自山东不同的高校,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少数是大三的学生。这些寒假不回家、准备到企业打工的学生都是由学生招工代理招来的。
这些学生衣着寒酸。通过交流,可以发现,他们家境并不富裕,很多来自农村,主要是一些省属院校的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寒假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很多人有过勤工俭学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