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陈淑文带领团队已经在航电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成功实施某型战机综合航电系统改装,有力提升了该机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效能;
组织某信息系统加改装,优化更改设计19项,有效破解新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难题;
攻克某抗干扰通信装备与战机航电系统融合难题,实现机载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
快速出击
校时时长不超1秒
年轻的陈淑文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突破,在于他的“有心”和勤奋。
2007年,工程师董浩从西北演习回来,闲聊时说起当时参演的飞机校时太长。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别人眼中的问题,在陈淑文看来,就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机会。他立即成立课题组,开始攻关。很快,三型自动校时设备应运而生。这一设备能使飞机校时时长缩短至1秒以内、精度提高至毫秒级,有效解决了制约飞机快速出动的难题。
那年夏天,某型战机在江南改装试验。为赶进度,项目组省去了装机设备地面联试环节,只拿出实验室检测报告就要求上机联试,被飞机改装负责人陈淑文退了回去。课题组只得回头查漏补缺。等地面联试结果一出来,项目组的同志都被吓出一身冷汗:因电压过载,地面航电系统保护电源被烧坏,表明设备存在重大隐患!
“我们一手托举飞行员的宝贵生命,一手托举国家的巨额财产,决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在陈淑文的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陈淑文的研究室,每名科研人员都有成长路线图;为加强团队精细化管理,他自费到北大、清华参加管理培训;为激发大家荣誉感,他率先在全院建起荣誉墙……
2009年,工程师罗鹏从北航硕士毕业回来,因没有课题被派往西北戈壁滩“观战”。面对漫天的风沙和战机的轰鸣,他觉得自己是个“闲人”。陈淑文主动拉他“入伙”,使他不仅完成了奥运安保、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技术保障任务,2011年7月,罗鹏走上了室领导岗位。
王淑波博士调入研究室不到3个月,陈淑文就安排她担任“某信息系统作战使用研究”课题组长,引来不少质疑。结果,王淑波不仅出色完成该课题任务,还带领赵婧媛、王璐璐等课题组成员,在三型特种飞机信息系统加改装科研中成功解决了系统单平台联试等89项技术难题。
陈淑文说,他们的研究成果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冰山一角”,要实现空军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