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寻找十八大后转型与改革突破口
——中改院改革形势分析座谈会专家观点综述
记者 张飞 吴攀龙
2013年02月01日10: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人民日报:迟福林:城镇化要走公平可持续新路

迟福林:机遇潜力红利 十八大后的转型与改革

2013年1月12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办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改革基金会、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十八大后转型与改革的重要作用、突出特点、重大任务、路线图与时间表、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转型与改革牵动发展全局

转型与改革红利空间巨大,把握转型与改革主动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与过去相比,未来几年改革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转型与改革高度融合在一起;改革面临的利益矛盾更为突出;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增强。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就在于我国有着以城镇化为依托的巨大内需潜力,有着转型与改革的巨大空间,以及由此形成的重大战略机遇。2013年的改革已到“窗口期”,倒逼我们要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动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赖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张军扩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过分依赖投资驱动使得储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二是过分依赖外需驱动使得内外部经济不协调;三是增长模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四是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减弱,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形成;五是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不均,社会管理面临较大挑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而这五大问题的体制根源在于:一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理顺;二是市场机制建设存在较大缺陷;三是国有部门的制度缺陷;四是科研和教育体制问题影响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部署新阶段改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十八大提出的改革任务很多,要选择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面进行改革,这样对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有推动。十八大提出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方面重点是理顺重大比例关系:一是围绕投资率过高、居民消费率过低进行改革,首要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尽快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市场方面重点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性作用:一是以金融体制改革释放金融潜力;二是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的改革;三是科技体制改革;四是税制改革,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汪玉凯专栏
· 迟福林专栏
· 郑新立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