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徐春生:改革开放——伟大觉醒·伟大奋斗·伟大接力
徐春生
2013年01月22日09:27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很多重大事件的意义,往往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清晰地显现出来。今天,站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新的起跑线上,回眸新时期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深深感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一场伟大觉醒和伟大奋斗;瞻望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越发坚信,改革开放是铸就“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

  伟大觉醒——

  历史关口作出历史性抉择

  所谓“觉醒”,就是对事物的认识由迷惑到觉悟、由懵懂到清醒的过程。30多年前,刚刚走出“文革”阴霾的中国,站在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整个国家和民族呼唤着一场思想深处的革命。现在回过头看,改革开放新征程的开启,是与我们党在这样几个重大问题上的觉醒分不开的。

  对世界形势的重新认识。二战后,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期,科技革命进入新的发展期。然而,由于我们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也由于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个战略机遇。这一时期,美、德、日等国家的快速发展,把中国进一步甩到了后面。“文革”结束后,我们重新审视世界,1977年下半年起派出不少代表团出国考察,国家领导人也频频出访。走出国门,思想受到极大震撼,对世界形势、对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在日本参观日产汽车公司时的感慨——“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的心声。此后,对外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开始大步走向世界,快速“赶上时代”。看看今天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交融,看看今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可以体会到,当时我们在世界形势这个问题上的觉醒,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对基本国情的重新认识。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新中国建设的,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是当时相当普遍的民族心理。“超英赶美”的口号,激发出人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失误,“文革”更是使我们遭到严重挫折。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事实上不够格”。正是基于这个理性认识,我们重新找到了出发点,制定了“三步走”蓝图,开始了脚踏实地搞建设的历程,实现了此后30多年国力的持续攀升。十八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在今天看来已是常识的论断,却是付出惨痛代价得出的结论。可见,当时我们在基本国情这个问题上的觉醒,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认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然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并不是始终清醒的。战争年代,我们吃过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大亏,“文革”的理论和实践更是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又成为人们思想的枷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连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可见,当时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何其荒谬。也正是这次大讨论,为全面拨乱反正打开了思想闸门,成为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面对今天思想领域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可以看出,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的觉醒,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对人的能动作用的重新认识。人是生产力中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都被牢牢束缚在特定的地方、单位、组织,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又严重压抑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呼吁,“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随着社会空气的宽松,摆脱思想禁锢和行为束缚的人们,迸发出向上的、奋斗的激情,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复苏起来,整个社会都活跃起来。可以说,没有个体积极性、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就没有今天社会生机迸发、活力洋溢的生动局面。可见,当时在人的能动作用这个问题上的觉醒,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