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城镇化”首次单独列为主要任务。有制度的改革,才有城镇化巨大红利的释放。高质量的城镇化,只能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来完成,让要素自由流动,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才能完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打破二元结构的户籍坚冰,才能形成一个更健康、更合理的人力资源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做的,是将合理的顶层设计与积极的末端治理相结合,为城镇化造就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公车改革要敢于向自身利益开刀
公车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然触及一些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因此,深化公车改革,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革的决策者不仅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自身利益开刀,而且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做好顶层设计、鼓励大胆探索。可以说,深化公车等百姓关切的重要领域改革,需要更多“率先垂范”。
“补充医疗补助”是个不该留的尾巴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均已取消公费医疗,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并入职工医保时,均存在着不同名目的“补充医疗补助”。“补充医疗补助”是个不该留的尾巴,要增进公众对于公费医疗改革的认可和支持,须全方位消弭公务员和其他群体之间医疗保障待遇的差异。而唯一消弭差异的办法,就是通过制度的完善和配套政策的落实,使广大普通参保人也能“硬气”地享受补充医保保障,使他们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向改革后的公务员医保待遇看齐,只有这样,公众才会有“动真格”“一视同仁”的观感,进而支持并配合公费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多数户”也要尊重“少数户”合法权益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杨箕村百余名已搬迁的村民第三次聚集在村内,对8名留守户施加压力,要他们尽快搬迁。社会利益多元化的视角下,不同的公民群体有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利益的协商和博弈难以避免。面对滞留户的坚守维权,已经搬迁的村民不能拿自己的“人数多”压人,毕竟各家有各家的利益和情况。只要“少数户”没有违法,其他任何人不能胁迫。有关方面当以法律作为衡量的准则,当好多元化公民利益的“守夜人”,努力使得各方利益都得到平等保护。
(大众网 王晓亮 辑)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