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民主政治建设要和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是科学发展观在政治发展方面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现途径。若民主政治的发展不能及时满足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可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甚至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制约影响,这样的发展模式难以称之为全面而科学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重要的实现条件。如果民主政治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生活就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甚至会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后腿。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迅速推进和社会生活大变动的时代,更需要清醒地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积极稳妥推进民主建设的进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持。
四是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在中国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遵循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民主政治建设既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也应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根据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学习和借鉴对我有益的成果,绝不盲目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以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制度为例,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看到,协商民主理论和体制也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民主形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通过广泛交流和比较借鉴,对协商民主理论和制度形式予以认识和把握,注意吸收其中对我国有益的内容。事实上,协商民主理论在科学决策、社区建设、企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都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他人经验的研究和认识,能够不断地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这一点与坚持中国特色不仅不矛盾,而且对于坚持和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新阶段,这将为发展人民民主开辟更加有利的局面。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面临挑战的进程,从而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就当前情况看,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深入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刘春:首先,民主政治推进的步伐与政治文化快速变革之间存在落差。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政治文化经历了快速的变革,突出的表现就是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显著提升。在各群体的人民群众中,要求政府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呼声日益强烈。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经历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强烈的大规模的推进民主政治诉求的压力。但现实中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和内容,在不少的环节上与广大群众的诉求相比显得被动和滞后。一些决策机关和决策者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不到位,不善于吸纳民意和民主参与,明显地落后于新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大趋势,使得现实的政治机制与不断高涨的民主的政治文化出现落差。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自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要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相适应的任务。
其次,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党的十八大特别重视改善民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有民生就会有民意,改善民生必然需要有广泛公开的民意表达,这在民主政治的环境中才能予以保障,而最终解决民生问题也需要运用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所以发展民主政治对于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应当看到,由于民主体制的不完善,在很多环节上制约了一些地方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能力,阻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疏导解决。例如民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极大地局限着一些地方公共政策获得广泛社会支持。
再次,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要求来说,需要民主的政治体制提供调控和服务。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日益凸现。然而必须承认,现实中民主政治的作用还未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匹配。民主政治的发育程度还不足以充分保障公开公正的资源分配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最突出的就是一些“政绩工程”、地方保护和部门割据等,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民主监督。为此,推进有效的民主参与和强化有力的制约监督是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更具有长远效力、更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