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幾條重大理論主線

楊金海

2018年01月12日08: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幾條重大理論主線

  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嶄新認識

  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述是十九大的重大理論創新。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在科學分析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問題的科學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標志,而對這一主要矛盾轉化的認識則標志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進入了一個嶄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論述了我國人民需求發生的新變化和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並從各個方面多次闡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十九大報告中,則進一步把這些問題提高到社會發展規律和治國理政方略的高度來認識,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黨的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由此明確了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這一論斷是完全正確的,但遺憾的是,后來由於國內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化,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出現了曲折。從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開始,逐漸改變了八大的提法,而認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到黨的九大確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基本路線。由此,導致我國社會發展的曲折。

  改革開放后,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並強調,隻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斷,與改革開放初期的論斷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其新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主體方面看,更加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因為經過將近40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我國人民的基本“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已經得到滿足,而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多,包括追求更有尊嚴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休閑、更美的環境等﹔二是從客體方面講,更加強調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因為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已經基本解決了“落后”的問題,存在的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發展“不平衡”是多方面的。在經濟社會發展上,主要表現為發展的差距較大,如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社會群體的收入差距等﹔在總體上,還存在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不協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發展的不協調問題。發展“不充分”也是多方面的。在經濟發展方面,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沒有完成﹔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很多體制機制還有待完善﹔在社會發展方面,民生問題還存在很多赤字﹔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任務還相當艱巨。所有這些,都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十九大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完全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極大地豐富了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使我們對“三大規律”即執政黨建設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嶄新認識

下一頁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