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訪談實錄

張佔斌、王小廣談“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熱點與難點問題

2016年02月02日10:1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訪談嘉賓: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張佔斌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王小廣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人民網訪談節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創新,也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近日由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書出版發行,該書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從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做什麼四個角度深入分析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思路和路徑。今天我們在演播室非常榮幸邀請到兩位嘉賓為我們深度解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熱點和難點問題。我身邊這位是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教授,張教授身邊這位是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教授。剛剛在一開頭我們和大家介紹了這本書,想請張教授和我們分析一下這本書裡面的主要內容和一些思路、亮點是什麼?

張佔斌:《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本書剛剛出版,第一時間就拿到了人民網和全國聽眾、觀眾分享。國家行政學院是中國國內政府系統的中高級公務員的培訓重要陣地,也是服務黨中央、國務院的高端智庫,有責任、有義務對一些重大的經濟政策做一些解讀、闡釋、引領。國家行政學院黨委也要求我們,努力做好這個工作。我想,這些工作做的好,也有助於國內外對中國的經濟形勢、經濟政策有更好的理解,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面臨的經濟挑戰,把未來的事情做好。

去年我們出了一本書《中國經濟新常態》,也是國內第一本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經濟思想的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出版以后,社會上反響很強烈,效果也很好。很多地方把它當成培訓教材,黨政干部學習讀本。今年,人民出版社約請我們編寫《中國供給側結構改革》,這是因為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中央提出了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發力,緊接著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點強調了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它當成一個重大的政策創新,來引領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正如剛才你講的,這本書裡我們講了四件事情。第一件事講為什麼,實際上想回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和主要的思路﹔第二件事情說是什麼,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主要方向在哪裡,回答這個問題﹔第三件事是講做什麼,特別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努力,在近期內推動一些領域變化﹔第四件事是怎麼做,圍繞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一些重要的配套政策支柱,從幾個方面進行了闡釋。

這本書剛出版,現在人民網等很多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都有了的宣傳,這本書傳遞著黨中央的一個重要聲音,就是下一步我們要努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爭取取得一些突破,來破解前進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適應並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我們的路走得好。這個時候,這本書出版應該說適應了這麼一個形勢,適應了這麼一個需求。

主持人:我看到有四章,非常一目了然。

張佔斌:便於讀者閱讀,便於讀者去理解,邏輯上也讓大家能夠接受,這是適應黨政干部學習理論、學習經濟政策的一本書。

主持人:謝謝張教授給我們從宏觀上介紹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些政策背景和它的基本思路。現在其實我們也看到、聽到社會上有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些聲音和觀點,其中有兩種觀點,一個就是說其實它就是實行需求緊縮,就是要對需求側管理進行簡單的替代。也有人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推行新的計劃經濟。我們想請王教授跟我們分析一下這兩種觀點是否正確?

王小廣: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權威、最早的,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做了系統闡述。這個概述我認為它的核心意思,后來《人民日報》上有登載的,就是七論經濟形勢中,談到的一個公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的很多問題出在供給這個層面,但是我們的主攻方向是結構調整,我們要想破這個題,要通過改革,是這麼一個邏輯。

這一新概念提出后,大家有各種理解,有你剛才講的兩種觀點。我想做一些分析,第一種觀點為什麼是不對的,過去重在需求管理,大家批評的主要是凱恩斯貨幣擴張那一套,搞投資的強刺激,政府對市場採取過強的干預措施。大家覺得、實際上的表現也是,這種側重於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效率在明顯遞減,要把政策的重點從需求端轉向供給端。這是大家的一般性的理解,即政府將不刺激需求,導致需求萎縮。但這種看法是不太對的。因為這是兩個事,需求管理是一種宏觀管理的方式,而且在國際上也是一個主導的方式,它不會放棄的。但是,供給側改革不是宏觀調控政策,是與宏觀調控政策並列或結合的新政策,它的特點是解決長期問題而採取一種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兩者不是代替的關系,總體政策是常規的需求管理+供給改革。

第二個看法也有問題,大家對供給管理這個概念是有畏懼的,實際上供給管理在中國過去是常態,整個改革之前的計劃經濟就是供給管理、供給體制。我們搞計劃經濟就是搞供給管理。我們的很多政府干預也是通過供給管理,如汽車的限購限行,在有些時候對某些特殊產品價格實行凍結等。包括西方也存在供給管理,這是一種對微觀市場的直接干預措施,如戰時供給制、對特定時期的物價水平的凍結等。人們擔心的是實際是供給管理,供給管理正是我們要少做的,要改的,但現在強調供給側,強調供給管理,人們就開始擔心這是不是回到計劃經濟啊?我認為,供給側改革恰恰是要把約束經濟發展在供給側重大的障礙清除掉,就是破除供給體制,不是用供給管理代替需求管理,恰恰是通過改革來破解,來把這個牆拆掉,盡可能地釋放我們的供給和需求。它實際是破除計劃經濟體制的殘余,是后落實三中全會講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改革信念。

主持人:這兩種聲音都是他們的一種誤讀。

王小廣:我認為是一種誤讀,肯定不是往回走,或者是放棄某種我們應該有的,需求管理是應該有的,是一個正常化的東西。現在這一個階段,一個特定的階段,重在攻堅克難,最大的約束是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矛盾的長期累積,形成巨大的發展障礙,我們應採取強有力的改革措施,激發發展活力,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因此,我認為,供給側改革應該是這麼一個重大的戰略和政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張佔斌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