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新聞發言人
李忠:把握延遲退休節點和節奏“小步慢走,漸進到位”>>詳細
李忠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出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這是立足我國國情,深入分析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借鑒國際經驗,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大舉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對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制定延遲退休年齡方案過程中,會充分考慮社會各界的意見和看法,綜合平衡。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
蘇海南:延遲退休方案不會影響年輕人的就業>>詳細
“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就業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應該不大。” 蘇海南認為,中國的勞動力總量自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局面已經發生改變,在這個背景下,工作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在減少過程之中,所以現在不少地方都出現招工難。讓50、55、60歲的人逐步延遲退休,有利於緩解勞動力減少的壓力。蘇海南還指出,剛畢業大學生的就業領域與崗位與按現行規定快退休的人有很大不同,兩者之間的就業崗位不具備直接的替代性,所以不會因這些人延遲退休影響年輕人的就業。
人民日報:不要誤讀了延遲退休>>詳細
從國家層面看,延遲退休增加了經濟發展的勞動力供給﹔從社會層面說,為未來的養老增強了支付能力。日前,人社部部長尹蔚民稱,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要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此言一出,輿論場就炸鍋了。不少人反對。其實,客觀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其實是為了大家的根本利益。怎麼說?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甚一日。事實明擺著,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掙錢的越來越少,花錢的越來越多。這一減一加,讓養老金支付壓力也是日甚一日。
中國青年報:該不該急著推行延遲退休>>詳細
從應對未來養老金支付壓力、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等角度來說,的確有必要盡早推行延遲退休,但也有很多因素不利於早日推行。比如,公眾對延遲退休的認可度與接受度不高,我們的經濟轉型有可能會帶來就業壓力。盡管有關方面一再宣稱“延長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但到今天為止,大多數人仍未能接受這一做法。在相關新聞跟帖中,多數網友明確反對延遲退休。隻有說服多數人接受,這項改革的效果才能顯現。
延遲退休漸行漸近。中國還正處於發展中階段,嘗試和發展是必要的路線。還有一點需要慎重考慮的是,改革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阻力。要化解推行延遲退休政策的阻力,不能簡單、急躁,而要有耐心有誠意去面對這些困難。反對延遲退休的公眾也不是不講理,關鍵在於如何去說傾聽、吸納民意,從而制定更為恰當的政策推行方案。如果充分考慮公眾權益,比如推行更具彈性的政策,把選擇權交給公眾,反對意見必然大幅減少。
【本期編輯:朱書緣 沈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