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黨政干部如何看待“一把手”腐敗——3位基層領導干部懇談“權力觀”

2014年10月08日10:13   來源:《國家治理》周刊

原標題:黨政干部如何看待“一把手”腐敗——3位基層領導干部懇談“權力觀”

制度護航,根除“貪腐文化”

中共泰州市紀委駐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紀檢組長 劉金祥

  從古到今有條顛覆不破的真理,就是權力的運行必須接受監督,而且要自覺接受監督。《禮記 中庸》稱:“莫見乎隱,莫見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不要因為沒人看見,就放縱自己。近年來,“一把手”、高層腐敗問題成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領導干部出問題,除了機制和制度不完善、有漏洞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監督出了問題。一方面,有些監督是弱化的、無能的、乏力的,對部分領導干部沒有畏懼感,上級監督不到,同級監督不好,下級監督不了﹔另一方面,有的領導干部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不強,甚至怕監督、反對監督,誰監督他就對誰有意見。有些領導在沒有組織安排的公共場合怕見群眾,盡量躲避群眾視線,“怕惹事”。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滋生腐敗。如今,包括黨內黨外、新聞媒體等監督似乎無處不在,但監督乏力、監督缺失、制度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是各層各級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都有形無形地影響著黨的純潔性。監督體制機制“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是監督難以到位的前置因素,如今,監督者捧的是被監督者的飯碗,在被監督者領導之下工作﹔特別是有些“高層”、“中間層”、“基層”的領導,形成了監督的“真空”。胡長清、胡建學曾經說,在他們這一層次監督好似“牛欄裡關貓”,雖有監督制度設置,但對於他們來說卻是蒼白無力,毫無意義。監督缺失所導致的貪腐現象令人咋舌,查一個牽一批,查一案帶一窩,腐敗額度越來越大,鏈條越來越長,手段越來越隱蔽。比如韓桂芝案,一下涉及到幾百人,顯然是有“貪腐文化”作為支撐,如果沒有這種支撐,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規模,而這種“貪腐文化”直接危害的是黨的純潔性。

  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對於國家、社會,包括各個部門提高工作效能,降低工作風險,堅持勤政廉政,促進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制度如渠,行為如水。要治理“一把手”腐敗,保持黨的純潔性,必須梳理好制度建設這道渠。制度建設是我們黨建總布局的核心。“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制度建設是推進反腐敗的根本,制度缺失、缺陷容易導致權力腐敗,制度執行不力會使一些人走向腐敗,制度建設靠得住,反腐倡廉建設才靠得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國家治理周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