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一次把政治局集體學習“課堂”搬到中關村
2013年9月30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64周年國慶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採取調研、講解、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集體從中南海出發,前往中關村。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高技術園區,也是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這裡聚集了近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實現總收入2.5萬億元,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56萬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是集中展示中關村自主創新成就的平台和窗口,也是北京市重要科普基地。習近平總書記等來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聽取了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關於中關村創新發展情況的匯報。聽說中關村近年來創新效率顯著提高、力爭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高興,對此表示肯定。隨后,習近平總書記等前往展廳參觀。展廳內,一幅幅顯示屏、一張張圖片、一件件產品,展示了科技創新企業、科研單位研發的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在3D打印、集成電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等展區,習近平總書記等仔細察看和了解情況,同企業負責人和科研人員深入交談,詢問增材制造、雲計算、大數據、高端服務器、水處理、納米材料、生物芯片、農作物精准生物育種、量子通信等技術研發和應用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科研人員勇攀科學高峰、不斷掌握和突破核心技術的拼搏精神給予高度評價。參觀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等來到展示中心會議室,聽取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我國科技創新總體情況,並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討論。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國家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科技實力邁上了一個新的大台階。同時,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越用越多。我們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總書記就此提出五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政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持和協調,總體確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搶佔制高點。二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當務之急是要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境,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激發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三是著力完善人才發展機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要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制定更加積極的國際人才引進計劃,吸引更多海外創新人才到我國工作。四是著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完善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五是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並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10.第一次提出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3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裡。2013年上半年,商務部、上海市政府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草案),上報國務院審批。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等制度環境等。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該方案草案。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是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試驗區建設將有利於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方式屬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即某一國(或地區)在其轄區內劃出一塊地盤作為市場對外做買賣,對該地盤的買賣活動不過多地插手干預,對運入的貨物不收關稅或優惠。國際上著名自由貿易區大都以“轉口貿易+區內加工”為主要內容,上海自貿區不同,主要聚焦於服務業的改革與開放。自貿區設在上海,意義卻遠遠超出了上海本身,為中國經濟的轉型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上海自貿區已選擇六大領域作為服務業開放的重點,包括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試點內容和舉措與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有利於推進中國的新一輪開放,提升中國經濟轉型速度和質量。
11.第一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習近平總書記說,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千百年來,在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出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2000多年的交往歷史証明,隻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這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習近平總書記說,當前,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面臨難得機遇。我們希望同中亞國家一道,不斷增進互信、鞏固友好、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為各國人民謀福祉。——我們要堅持世代友好,做和諧和睦的好鄰居。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們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奉行的內外政策,決不干涉中亞國家內政。中國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我們願同俄羅斯和中亞各國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為建設和諧地區作出不懈努力。——我們要堅定相互支持,做真誠互信的好朋友。在涉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安全穩定等重大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是中國同中亞各國戰略伙伴關系的實質和重要內容。我們願同各國在雙邊和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加強互信、深化合作,合力打擊“三股勢力”、販毒、跨國有組織犯罪,為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環境。——我們要大力加強務實合作,做互利共贏的好伙伴。中國和中亞國家都處在關鍵發展階段,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都提出了符合本國國情的中長期發展目標。我們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確保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振興。我們要全面加強務實合作,將政治關系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優勢、持續增長優勢,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我們要以更寬的胸襟、更廣的視野拓展區域合作,共創新的輝煌。當前,世界經濟融合加速發展,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歐亞地區已經建立起多個區域合作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地跨歐亞、南亞、西亞,通過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同歐亞經濟共同體合作,我們可以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先做起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第一,加強政策溝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第二,加強道路聯通。上海合作組織正在協商交通便利化協定。盡快簽署並落實這一文件,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在此基礎上,我們願同各方積極探討完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第三,加強貿易暢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該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第四,加強貨幣流通。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本幣結算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廣。如果各國在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御金融風險能力,提高本地區經濟國際競爭力。第五,加強民心相通。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搞好上述領域合作,必須得到各國人民支持,必須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12.第一次提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
發展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推進協商民主,有利於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把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強調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要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完善人民政協制度體系,規范協商內容、協商程序,拓展協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躍有序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