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天亮
經濟下行,會不會影響就業?老百姓的收入會不會跟著往下走?當一季度中國經濟發展的成績單出爐,這些曾經的擔心一一被化解。
就業穩中向好,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0萬人,好於去年同期,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30%﹔
居民收入不僅跑贏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更跑贏GDP和財政收入,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花錢有底氣﹔
城鄉居民養老並軌、單獨二胎啟動、勞務派遣員工“同工同酬”……民生領域的改革,為百姓送去更多實惠。
經濟增長腳步放慢,民生改善步伐卻在加速——這成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
就業逆勢創新高
超過300萬人捧上新飯碗——一季度就業表現格外搶眼,超過去年同期、創出新高。就業市場的良好狀況,讓數億勞動者擁有穩定的收入,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就業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通常,經濟好、就業旺,經濟下行,就業困難。此番經濟持續放緩,為何就業似乎未受影響?
“經濟一直在增長,只是增速下降,這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說。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7.4%,與新世紀頭十年平均達到10%的增速比,回落態勢明顯。但這只是增速放慢,不是負增長,7.4%放在全球,仍是“中高速增長”。隻要經濟在增長,所創造的財富增量就在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莫榮分析,就業穩中向好的背后,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就業彈性在提高,這主要得益於經濟結構在不斷優化、經濟的總盤子在擴大。就業彈性是經濟增長每變化一個百分點所對應的就業數量變化的百分比。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已居全球第二,同樣是GDP增長1個百分點,帶來的實際增量要比以往更多,對就業產生積極影響。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有新突破。一季度,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49.0%,較去年同期繼續提高﹔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7.8%,高於二產的7.3%和一產的3.5%。而第三產業對就業的帶動力更強。
政策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去年以來,我國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為小微企業減免稅費,激發著全社會創業就業的活力。目前全國已有超過955.35萬戶小微企業享受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和營改增稅收優惠政策。“小微企業是就業創業的主要平台,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也是完成今年新增就業1000萬目標的重要舉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
相關新聞:
人民觀察·第60期:中國經濟不懼腳步放慢 “換擋爬坡”更穩更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