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季度經濟發展亮點:GDP減速,民生改善提速

記者 白天亮

2014年04月24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GDP減速,民生改善提速(一季度經濟發展亮點)

收入跑贏GDP

GDP增速放慢,居民收入增長沒有放慢。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義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8.6%的增速令人欣喜:高於去年全年的居民收入增速,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也高於同期的財政收入增速,一季度居民收入名義增長速度比財政收入的增速高出近2個百分點﹔還高於GDP增速,一季度GDP增長7.4%。

“居民收入跑贏CPI不難,能否跑贏GDP、跑贏財政收入才是人們一直以來最關注的。一季度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這是一個好勢頭。”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居民收入跑得快,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招工難”現象在我國部分地區延續,勞動力供求對比逐步改變,促使企業以更高的價格招聘合適的員工,帶來工資水平的較快上升。此前國務院制定的“提低、擴中、控高”等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也在逐步落實中。在去年全國27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准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又有9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准,平均增幅在13%左右,最高的上海市超過1800元。今年1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十連漲”,平均漲幅10%。目前已有25個省份啟動實施第十次調整,調整后的月均養老金超過2000元。政府的這些舉措,直接或間接地提高了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才能提高消費能力、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遲福林這樣認為。

居民收入增長的同時,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縮小。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22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3,比上年同期縮小0.06。盡管城鄉收入差距仍然不小,但畢竟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說明近幾年糾正城鄉收入差距過大的政策正在發揮作用,這也是促進收入公平的重要方面。

民生新政實惠多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民生領域的多項改革新政率先啟動,實實在在地改善著人們的生活。

2月底,城鄉居民養老“並軌”,同時出台政策使居民養老和職工養老可以順暢轉續。這一養老新政中,農民工是最大的受益群體。“對養老心裡有底了。”在京修地鐵的陝西籍農民工陳軍說。之前,他一直猶豫究竟該在老家參加新農保,還是在務工地參加職工養老保險。選擇前者,他覺得年老后未必回鄉務農﹔選擇后者,他又擔心在務工地繳的養老保險不能在年老后轉回家鄉。現在,陳軍打定主意:“參加職工養老,60歲后也和城裡人一樣按月領養老金。”

3月1日起,新的勞務派遣規定開始實施。“同工同酬”、“勞務派遣人員比例不得超過用工總量10%”、“不得歧視被派遣勞動者”,這一項項針對性極強的規定給全國上千萬派遣工送去了溫暖。“外人看空姐這個工作挺光鮮,其實我是一名勞務派遣工。”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徐小姐希望借政策春風轉成一名正式的合同工,“就算還是派遣工,隻要同工同酬我也滿足了。”

4月22日,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至此,全國已超過20個省份啟動實施“單獨二胎”政策。“趕上了生兩孩的‘頭班車’!”自從今年1月安徽省宣布“單獨兩孩”政策,已有一女的“70后”職員小張就開始戒煙戒酒,准備生第二個孩子。“能夠再次‘添丁進口’,對全家都是件大喜事。”

民生改善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支持。今年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9.3%,財政支出則增長了12.6%,並繼續向民生領域傾斜,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26.4%,教育支出增長14%,城鄉社區支出增長17.7%。

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一季度就業向好、居民收入增加、物價穩定、民生事業快速發展,表明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將為經濟“穩中有進”注入更持久的動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