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同時,我們黨領導人民實行了對農業、手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馬克思曾經設想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對資產階級實行和平贖買的辦法,列寧在十月革命之后也曾提出過實行和平贖買的思想和方案。如果實行這樣的辦法和方案,可以使社會主義變革帶來的社會動蕩更小、更有利於保護生產力。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這些設想和方案都沒有能夠在實際中得到具體實施。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成功地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實現了馬克思、列寧當年的構想。之所以能夠實施這一構想,是與中國具體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現實環境相關的。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起了鞏固的聯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過程中繼續保持和不斷發展這種聯盟,這種歷史背景加上現實的需要和可能,使我們黨在社會主義歷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實行了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
在向社會主義過渡中,我們黨創造了一系列適合中國特點的過渡形式。對個體農業創造了以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為中心環節的各種互助合作形式,使農民的個體私有制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對個體工商業採取了經過供銷合作小組過渡到供銷生產合作社,再過渡到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方式﹔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創造了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使資本主義私有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採用多種組織形式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獨創性經驗。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目標模式方面,雖然還是以蘇聯為榜樣,但在具體道路方面,卻有著中國自己的鮮明特點,從而用新的實踐和經驗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當然,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認識上的一些偏差,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失誤,例如對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工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簡單劃一,以致長期遺留了一些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推進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種公有制形式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立了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在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還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