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世界舞台上把中華文化講清楚

——尼山論壇組委會座談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

2014年01月27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世界舞台上把中華文化講清楚——尼山論壇組委會座談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

探求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

不同文明與信仰的開放交流與和平互動是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中國道教學會副會長張繼禹對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蔣堅永認為,兼收並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儒釋道兼容並包、和諧共融的文化品性,特別是與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包容共處,使得我國的宗教與社會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以及宗教內不同教派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滋養、和諧共生、共進共榮,譜寫了人類文明史上獨特而絢麗的篇章。

當今世界國際格局正處在深刻變化之中,不確定因素大量存在,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在人口大變動、文化大交流中,宗教文化多元趨勢加快,各種不同宗教之間的碰撞與交流日益頻繁。以宗教為背景,有宗教因素參與其中的矛盾和紛爭不斷,宗教集團主義活動猖獗,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儒釋道文化中“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包容開放精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光耀古今、啟迪未來,足以為時代之鑒、世界之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正在積極籌備的第三屆尼山論壇確定主題為——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應該說是契機切理。國家宗教局將認真貫徹習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學誠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在演進的過程當中,一方面在與外來的文化相互碰撞,不斷吸收它的精華,進行過多次創造性的轉化升華﹔另一方面,也為外來文化本身的發展,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中國本土的儒道二家,以其對世人社會和人類的洞察,形成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特有的機制。佛教和平地傳入中國,並成功地融入中華文化,與儒道一起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主干,就是最好的例証。但是不容否認的是,當前中國的社會道德建設是急需加強的,人們被騙偷不斷,花樣翻新,黃賭毒、假冒偽劣在一定程度上泛濫,致人傷殘的惡性案件也時有報道。更令人憂心忡忡的是,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賴,“各掃門前雪”的心態有著蔓延擴大之勢。所以我們應該以開放坦誠的態度,來探究這些亂象背后的根源,同時深入研討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揚長避短,使中華傳統文化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與作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就在於重視信仰和倫理,使個體可以從中找到對人間的終極關懷,通過對個體的反省和對傳統文化的體認,踐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會變成自然而然的追求。信仰是人的性格當中一種穩定的力量,有信仰的人,會從內心自發地規劃約束自己。一個國家的文明進程,必須有法制的健全,更需要信仰倫理的支撐。

張繼禹認為,習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這其中也包括如何發揮道教的作用。道教以尊道貴德為宗旨,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意義。其中,誠信忠孝既是儒道兩家的基本價值追求,也是我們道教學仙、修道的基本。秉承誠信忠孝的原則,不僅有利於社會仁人道德建設,而且有助於自身的性命修持。要實現誠信忠孝,從道教來說就是要少私寡欲。《道德經》告訴我們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這裡的“知足”實際上是對人的適度欲望的肯定,而“不知足”則表示對無限膨脹欲望的否定。道教少私寡欲的原則恰到好處地把握了和諧發展的平衡,應該說可以為當代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借鑒。

大學是推動中國文化融入世界的生力軍

青年人才的培養直接關乎著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未來,山東大學校長張榮、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楊慧林就高校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張榮認為,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的主旋律。中國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也可以成為一個科技強國,但最根本的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對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標志著儒學的積極意義和重要價值正在不斷彰顯,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更加緊密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關聯起來,並成為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大學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之外的第四大功能,它不僅決定著大學的水平與質量,也決定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意義。在儒學與傳統文化研究方面,山東大學具有深厚的學術積澱和獨特的地緣優勢。作為孔孟故裡,山東是儒學與中華主流文化的發源地,地處齊魯大地的山東大學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源頭。第三屆尼山論壇將在山東大學舉辦,對我們來說,這是打造傳統文化研究學術高地,建成國際一流儒學重鎮的一個有利時機。我們期待尼山論壇能夠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構建世界文化新秩序方面,發揮更加巨大的作用,期待通過尼山論壇這一窗口向世界傳播更強有力的中國聲音。

董奇校長認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把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改革發展的工作中。第一,高等院校應加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投入力度,推動協同創新,要創造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中華新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綜合廣博,涉及文史哲等多個學科,這些學科正是北京師范大學頗具影響力的傳統學科。北師大將加強這些學科間的交流融合,打造學校的文化軟實力。第二,高等院校要旗幟鮮明地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教育資源,完善大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不僅對大學生心靈的培育至關重要,中華文化素養本身也是青年學生適應社會和自我成才的重要能力。我們會進一步發揮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學科優勢,探索以傳統文化完善大學生人格和能力的道路。第三,高等院校要創新教育模式,探索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的中國特色人才培養路徑。北師大通過英才選拔、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個性化發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國際視野拓展和國際競爭力培養等一系列計劃來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就是中國特色,我們要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傳承,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唯有培養出這樣的人才,我們才能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的要求,提升中國的話語權。

楊慧林說,看到黨的總書記用這麼大的篇幅來談傳統文化,我想到這樣一句名言——“以一身任天下之重,即以一身冠天下之學”,就是你要承擔大任,就要用天下之學來修養自己。自古以來,擇賢而傳國。為什麼呢?因為傳國即傳道也。黨的最高領導人這麼關注這個話題,這本身其實對山東、對人文學術領域、對尼山論壇,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很重要的契機,后面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事。我注意到,習總書記講傳統文化非常強調“揚棄”。研究、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揚棄”非常重要,而且是很值得關注的。這些年來,我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確實有這樣的問題,“揚棄“問題可能被重視得不夠。所謂不能全盤接受,必須揚棄,一方面是對明顯不符合當今時代的內容要加以揚棄,另一個從更積極的意義上講,要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創造性的轉化。創造性的轉化,就是賦予新的含義。我覺得總書記強調這些是非常重要的。在談傳統文化的時候,真正有活力的傳統文化,一個傳統應該是可以被現代化的傳統,有史以來都是如此。真正有活力的中國文化,應該是可以融入世界,可以被世界化的,而不能只是談到傳統文化就是后退,就是防御,就是一種拒絕,這個姿態是不行的。所以習總書記的講話對尼山世界文明對話論壇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