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世界舞台上把中華文化講清楚

——尼山論壇組委會座談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

2014年01月27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世界舞台上把中華文化講清楚——尼山論壇組委會座談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

儒家倫理具有豐富的現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曲阜時,強調要重視道德建設。他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總書記的講話把道德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邢賁思、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汝信就儒家倫理與新時期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邢賁思認為:道德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加強道德建設,當然要立足當代,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同時也要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積極因素。儒家倫理思想中不少合理內容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是相通的,對我們今天的道德建設仍有借鑒意義。例如,“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等等。儒家思想形成於兩千多年前,不可避免地有歷史和階級局限。但儒家思想的精華,凝結了無數儒家先賢的心血和睿智,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汝信認為:第一,儒學最值得我們今天發揚的是它的人文精神。這種精神集中在孔子關於“仁”的學說當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者愛人”是對“仁”的最明確的概括。實行“仁”就是從自己做起,推己及人。從“愛人”到“泛愛眾”,一直到“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第二,《易傳》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儒家提倡的這種不斷進取的精神,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孔子講“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以奪志也”,孟子講“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這種氣節的人可以為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個人的榮辱生死置之度外。這種獻身的精神是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需要繼續發揚的。第三,儒家認為個人隻有在家庭、在社會、在國家中間才能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個人物質利益和欲望的問題上,儒家反對極端的個人主義和對物欲的盲目追求。這些觀點對我們今天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中華文化走出去是中國的需要、世界的需要

中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結合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山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孫守剛、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黨組書記兼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盧樹民、孔子學院總干事許琳、中國華信集團總裁陳秋途就開展多元文明對話,推進中華文化的走出去戰略發表了看法。

何東平認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四個講清楚”,首先要求學術理論界的廣大學者要研究清楚。要研究清楚,就需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開展文明對話。這是因為,在當今文化多元的時代,我們隻有在與“他者”的對話當中才能准確、深入地把握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才能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當中的獨特地位有清晰的認識。而隻有認識清楚,才能談得上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體系,才談得上有效地傳播、推廣,讓廣大中國人民增強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提升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從而真正提高我們的文化軟實力。

何東平指出,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著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中華文化是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人倫是中華文化的起源,中華文化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就是以人倫為紐帶的文化基因。家也是中國人的孵化器,它培育了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的文化精神。同理,中國的學問人講究有情有理,情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富有家國之念,才會重親情。重親情才會對祖先敬畏,才會對天下百姓、動物、自然萬物敬畏,才會仁民愛物,民胞物與。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這方面,國家、集體、人倫、親情、孝道等應該成為國家戰略層面進行創造性轉化的重要資源。

孫守剛指出,習總書記的講話明確宣示了我們黨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鮮明立場和科學態度,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深邃歷史思維,為我們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了方向。孫守剛強調山東省要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須要科學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研究闡釋,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扎實推進道德實踐活動,高質量辦好第三屆尼山論壇。孫守剛強調要增強第三屆尼山論壇不同文明對話力度和廣度,突出中國在世界儒學傳播和研究中的充分話語權,在更高層次上、更廣范圍內發出中國“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要對話不要對抗”的和平呼聲,引導世界人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的中國、當代的中國。

盧樹民認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符號。我們應將孔子和儒家思想作為對外傳播的一個重要抓手。我們要加快推進“文化走出去”戰略,既要走得快,也要走得遠,走得巧。所謂走得快,就是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傳播和諧理念、完善中國表達、樹立中國形象。所謂走得遠,就是要有長遠戰略眼光,制定長期規劃,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所謂走得巧,就是要注意對外傳播工作的方式方法,讓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階層的人士能夠聽懂中國故事,記住中國聲音,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許琳強調傳播好中華文化是孔子學院的神聖使命。總書記視察山東的重要講話,專門提到孔子學院的作用,這是對孔子學院的充分肯定和有力鞭策。孔子學院從2004年起步創辦以來,已在120多個國家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注冊學員達85萬人。每年選派1萬名漢語教師和志願者長年駐扎各國孔子學院任教。在教授漢語的同時,潤物無聲、自然而然地把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介紹給各國民眾。孔子學院開辦到哪裡,就把溝通、了解、和諧、友愛的種子播撒到哪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孔子學院創辦10年,僅用了相當於外國修建4公裡高鐵的錢,卻建成了連通120個國家人民的“心靈高鐵”。但是,孔子學院的教師和志願者在向外國人介紹語言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優秀傳統文化轉換成當代語言,借以解開人們為追求物質生活而焦慮的心結,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提升幸福感。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白樂桑說,漢語要真正成為國際語言,必須進入各國中小學,而不是隻停留在大學。因此,今后兩年,我們要加大在各國中小學建立孔子課堂和開設漢語課的規模與力度。

陳秋途說,應發揚傳統文化的外交功能,在亞洲中國傳統文化圈更好地為國家利益服務。這一點,我們企業在開展經濟工作和輔助國家外交中體會很深。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和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儒學文化圈,儒學是我們相互之間連接的紐帶和溝通的橋梁。我們華信在企業的經營實踐中,始終堅持“由利而起,由善而終”的為商之道,以“華夏魂、信用本”作為我們的理念,儒家文化和軍事化管理集於一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