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
1.中國尚待文明層面的崛起
中國的崛起,到目前為止還是在富強的層面上,而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非價值性的富強層面,中國人可以說如今比歐洲人還更“現代”,身上充溢著19世紀的歐洲人冒險、進取、競爭、理性的精神氣質,但為的只是世俗的幸福。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但是,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轉向現代性中的文明那一面,即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方向開拓,向現代性文明的主流方向靠攏。當世界歷史期待著中國時刻出現的時候,中國在文明上卻陷入了某種迷失。如今中國終於在富強層面上實現了民族復興的夢想,但依然沒有顛覆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歷史。中國就像當年的日本一樣,只是西方文明的“模范生”而已,而且是一個偏科的“模范生”,這樣的文明崛起不能算是中國文明的勝利,或許只是西方文明在東方的一種展現而已。——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文匯報》,2013年1月21日)
2.“家—國—天下主義”是21世紀人類普世價值觀
21世紀人類追求的普世價值是什麼?傳統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拼合而成的家-國-天下主義。傳統中國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精神)與西方的理性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以及當代科學發展(例如人類是一家的基因研究的發展)之間的高層次結合和相互補充,會進一步完善家國天下主義。由家而國,由國而天下,是符合生物界和人類社會本身的自然演進生存模式的。當然,人類的普適或普世價值不止一種,但家國天下主義是其中最值得重視的一種。——北京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辜正坤(《人民論壇》,2013年7月下)
3.核心價值觀關鍵在“核心”
無論哪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其核心都要扣住全部社會關系的主線,都是對國家、社會、個人三者關系的規范。於是,我們提煉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就要注意這個鏈條:“信仰——敬畏——自律(道德的自我規范)——他律(公德、法規)”,給“信仰”、給“敬畏”留下空間。不是論証清楚了才有敬畏之心,而是無條件、沒商量地常懷敬畏之心。這樣的“核心價值觀”,才能高懸於上,普照四方,“譬如北辰,眾星共之”。——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葉小文 (《光明日報》,2013年8月6日)
4.不相信馬克思主義是因為知之甚少或知之片面
這些年出現了一種怪事,那就是雖然馬克思主義仍然是黨的指導思想,但我們的一些黨員和領導干部卻不相信馬克思主義。他們不是認為過時了,就是全盤否定,雖然他並沒有認真讀過馬克思的著作,沒有系統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我們這些黨員干部不信馬克思主義,不屑於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相對應的卻是,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協會比比皆是。西方的學術和政要精英運用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經典論述和給資本主義的“診斷”,不斷採取各種方法防止壟斷現象的出現,繼而使資本主義世界度過一次次難關。——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李民 (人民網理論頻道,2013年3月15日)
5.我們需要思維革命釋放智商紅利
中國是有著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然而生活在信息網絡化下的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不會思考了,習慣於網絡資源下的“拿來”主義,久而久之,我們固守“人造”或者“唯一”的規矩傳統,局限、定式、僵化了思維, 扼殺了“道法自然”的天性與好奇。在古代中國,科學一直與權力和急功近利糾纏在一起,是促成該現象的根源所在。統治者為排斥厭惡家長制社會結構的墨家,將其貶為“墨守成規”的形式邏輯、系統實驗統統拋棄。從獨尊一家的思維壟斷,發展成漫長的全民思維僵化。在知識爆炸性增長和快速流動的今天,面對未來和未知,需要的是自由思維、獨立精神,以超越知識本身的局限。要發掘中國的“智商紅利”,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為其提供多樣思維傳授和訓練的個性化“菜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錢旭紅(《中國科學報》,2013年9月24日)
6.中國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呼喚
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背景下,確立起以國家為主體的精神,更符合思想文化建設發展的實際,能有效提升國家軟實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可以說,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是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精神內涵,代表著中國各民族的形象,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著中國人的精神風貌。認定中國精神,就有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凝結劑和推進器,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輝煌的強大精神力量。——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 (《黨建》,2013年6月6日)
7.盡量減少儒家的陰暗面,這對民族文化重建關系密切
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有一個長處,它特別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所以《論語》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這裡的“學”就是“覺”,即覺悟的意思,要不斷提高覺悟。儒家相當寬容、開放而多元,它也非常注重對話。儒家毫無疑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力最廣的思想,是對塑造中國人的倫理世界、精神世界最全面、最深入、文化基礎最強的傳統。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隻要是政治、社會各方面風氣比較好的華人的社會,儒家的形象都是光輝燦爛的,隻要是弄得糟的地方,儒家的形象都是陰暗的,而且儒家會成為戴罪羔羊。我們要能夠發揮儒家健康的、光輝燦爛的方面,盡量減少儒家的陰暗面,這對我們民族文化重建關系太密切,所以我一直倡導我們要繼承儒家士君子的責任意識。——北京大學教授杜維明(《中國企業家》,2013年9月3日)
8.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者
在中國搞社會主義建設是前無古人的事情,必須要在實踐中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發展。1961年6月12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就談到:“社會主義誰也沒有干過,沒有先學會社會主義的具體政策而后搞社會主義的。我們搞了十一年社會主義,現在要總結經驗。”在探索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失誤在所難免,失誤的教訓也是寶貴經驗,1963年9月3日,他曾談到,“我們有兩種經驗,錯誤的經驗和正確的經驗。正確的經驗鼓勵了我們,錯誤的經驗教訓了我們”。毛澤東在探索中既留下了成功的經驗也留下了失誤的教訓,這兩方面都為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6日)
參與評審的專家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嚴書翰 中央黨校科社會教研部主任、教授
鄭杭生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王佔陽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政治學教研室主任、教授
楊雪冬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姚 桓 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部主任、教授
謝志強 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主任、教授
儲建國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華 民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鄒東濤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
李 強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黨國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
夏學鑾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佔斌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毛壽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項繼權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教授
辛 鳴 中央黨校教授
鄒廣文 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
施雪華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房 寧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鄧偉志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高 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謝慶奎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任建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等30余位知名專家
責編/艾芸 劉建 袁靜 美編/李祥峰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