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2013法治熱詞

2014年01月06日14:04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2013法治熱詞

  1改革再啟航

  告別2013,送走的是一段時光,留下的是歷史的紀錄。縱然攔不住時間的流逝,卻可以把那些曾經觸動過我們的詞語長留在記憶的空間。

  改革再啟航、法治中國、八項規定、平安中國、司法改革、老虎蒼蠅一起打、打擊網絡謠言、黨內立法法……這些具有標志意義的詞語,串連起了2013年的年度長卷。讀懂了這些詞語,也就讀懂了那段剛剛過去的歲月﹔讀懂了這些詞語,也就觸摸到了2013年法治的溫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新一輪改革規劃了宏偉藍圖。

  點評:2013年是中國的改革年,這一年我們迎來了中國的又一輪改革。

  改革的選擇雖然相同,但時代的變化卻決定了改革路徑的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為35年后的改革設置了一個“依法”的前提,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前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改革的風險,克服改革的盲目性,化解改革的負面效應,讓改革在法治的軌道上穩妥推進。

  如果說35年前的改革需要摸著石頭過河,35年后的改革則更強調頂層設計。頂層設計突出了二次改革的兩大特點:第一,突破現行法律的改革需要依法得到授權,不能以改革的名義破壞法治﹔第二,改革需要做好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研究問題、總結經驗,逐步把改革成果上升為國家法律法規,最終指導和推動改革。

  改革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2014年讓法治凝聚改革的智慧,讓法治激發改革的勇氣。

    2法治中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點評:法治中國是治國理念,是國家的法治藍圖,更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法治中國需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對國家來講,法治中國意味著建設完善科學的法律體系,把國家的各項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不斷推進法治建設,實現依法治國。對政府來講,法治中國意味著嚴格執法,用法律約束公權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對司法機關來講,法治中國意味著司法為民,以法治保障人權,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對公民個人來講,法治中國意味著讓法治成為一種信仰,讓人們發自內心地認同法律、信賴法律、遵守和捍衛法律,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而所有這一切共同建構著法治中國的大廈。

  2013年,偉大的中國夢融入了法治中國的理想,它讓中國夢更加生動,更加充實。

  3八項規定

  中共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是中央加強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

  點評:腐敗不除,亡黨亡國。十八大報告這一罕見的表述,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清除腐敗的決心和信心。腐敗不是一天形成的,在一些黨員干部中廣泛存在,卻又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不良作風是腐敗的溫床,以加強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徹底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是反腐治本之舉。

  2013年堪稱黨的作風建設年,從八項規定,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中秋國慶兩節嚴禁公款送節禮,到節儉辦晚會、壓縮表彰評比活動。加強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咒越念越緊,事越辦越實,效果也越來越明顯。

  2013年,作風建設已不止於在特定時間出台禁令或規定,而是在向制度化邁進。2013年11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出台﹔2013年12月,《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頒布﹔2013年年底,中央又推出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這一系列的制度,使2013年作風建設的正能量得以不斷傳遞和延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