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始”——

解放軍報:甲午的殤思——寫在甲午戰爭兩個甲子之年

理論部 劉新如

2014年01月06日08:58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甲午的殤思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看重六十一輪回的甲子之年。

  1894-2014,就是兩個甲子之年!

  發生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道慘痛的傷痕。然而,歲月的皺紋常常默默無情地淹沒歷史的刀痕。

  “甲午戰爭”,對今天不少國人來說,也許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

  歷史是不能遺忘的,它總是以自己的邏輯給未來以深邃的啟迪。透過黃海海面彌漫的歷史硝煙,矢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國人,能從這場攸關民族命脈的戰爭中,生發幾多感慨,獲得幾多啟悟、幾多憂思、幾多警示……

  民族痛與中國夢——甲午戰爭對中國歷史命運的影響有多大

  “歷史上每次大的海戰,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

  公元1588年英國與西班牙大海戰,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打敗海上霸主的“無敵艦隊”,一躍成為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而西班牙從此一蹶不振。薩拉米斯海戰之於波斯和希臘,阿克興海戰之於羅馬和埃及,對交戰國的前途命運都曾產生決定性影響。

  1894年7月25日,日軍以偷襲大清帝國運兵艦隊為發端,不宣而戰,挑起了一場蓄謀已久的大規模侵華戰爭。

  從豐島海戰到鴨綠江潰敗,從大連陷落到旅順屠城,從大東溝決戰到威海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再到《馬關條約》的簽訂,最后以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賠償2.3億兩白銀而告終。這筆巨大的賠款,相當於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財政收入的4.5倍!

  民之痛,國之殤。中國近代的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可以說是規模最大、失敗最慘、影響最深的一場戰爭。

  甲午戰爭,成為兩國歷史命運的分水嶺。戰爭的結局置換了日本和中國在亞洲的地位,日本靠強索中國的巨額賠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進而脫亞入歐,躋身列強,走向了對外擴張的帝國主義之路,為其后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埋下了伏筆。

  甲午戰爭,可謂一個龐大帝國崩潰的臨界點。正如一貫譴責列強侵華的恩格斯1894年11月深刻指出的:“在中國進行的戰爭給了古老的帝國以致命的打擊。”

  甲午戰爭加深了中國殖民地半殖民地進程。《馬關條約》簽訂之后,中國徹底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從而引起外國殖民者新一輪瓜分中國的高潮。

  甲午戰爭中斷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戰爭的失敗,無情地証明了此前“洋務運動”的圖強求富,不過是暫時延緩了大清帝國的壽命。好比一艘破爛不堪在海上飄搖的艦船,中華民族的命運開始跌入歷史的谷底。

  甲午戰爭,也是中華民族覺醒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遭此奇恥大辱,國人開始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梁啟超對此曾有過入木三分的評論:“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始。”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甲午戰爭徹底打碎了“天朝上國”的迷夢,也進一步喚醒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哭泣、悲歌、吶喊和抗爭中,孫中山喊出了振聾發聵的口號:“振興中華!”從此,“振興中華”成了一代代愛國者夢寐以求的宏偉理想。

  一次次的失敗和痛苦,急切呼喚新的“主義”、新的政黨登上歷史舞台。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實踐雄辯地証明: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才能贏得民族的解放、獨立和尊嚴﹔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回首甲午,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兩個國家的歷史走向,而且深刻地改變了亞洲政治格局和世界發展的進程,直到今天仍有著揮之不去的影響。

  170多年災難深重的近代遭遇,為我們提供了沉重的歷史警示。習主席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反映了幾代中國人百年夙願和共同心聲,展現出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們要看到,兩個甲子之后的世界復雜多變,我國周邊仍不安寧,東海、南海依舊風雲詭譎、波疊浪涌,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竊取的釣魚島成為中日之間屢起爭端的外交問題。今天怎樣防止甲午戰爭的悲劇重演?中國夢、強軍夢的願景能不能實現?面對這一沉甸甸的考問,我們理應交出一份無愧於歷史與民族的答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