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前11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242萬人,全年有望超1266萬人

今年就業鎖定歷史新高 延遲退休不會影響就業

人民網記者 劉志強 點評編輯 蔣雲龍 

2013年12月13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今年就業鎖定歷史新高

供大於求仍是勞動力市場總趨勢

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2萬人,提前完成900萬人以上的全年目標。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達53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166萬人。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04%的較低水平。

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信長星分別就社會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回答。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明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727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的,供求結構有些不匹配。”發布會上,信長星分析道,目前有些高校的專業設置包括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有些脫節,也有部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就業意願與崗位需求不太匹配。此外,從工作角度看,也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就業服務有待進一步加強等方面問題。

信長星認為,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要重點抓好四個環節:一是崗位開發,這是根本﹔二是要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關鍵是要落實好”﹔三是要強化就業服務,重點是實施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促進計劃﹔四是鼓勵創業,將適時啟動新一輪的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此外,信長星還談道,當今我國還存在著技術工人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他說,矛盾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一線操作工、普工招工不足,另一類就是技術工人常年性、普遍性的供不應求。

信長星認為,要解決勞動力供求不匹配問題,一要加強職業教育,加大職業培訓力度,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二要提升在職勞動者技能,“我們正在全面實施技能振興計劃,通過加大在職培訓力度,提高工人技能和技術水平。”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總趨勢,仍然是勞動力供大於求。我們仍然要把促進就業和創業放在突出位置。”胡曉義表示,要把青年就業,包括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城鎮其他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當前,不少求職者在應聘過程中,會遭遇諸如性別、戶籍、年齡等方面的就業歧視。對此,信長星認為,在勞動力供求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各種就業歧視現象往往就會抬頭。

信長星認為,現在高校畢業生逐步增多,在高校畢業生就業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就業歧視現象,比如反映突出的非“985”、“211”高校不招,人為抬高了用人門檻,必須加以糾正。

信長星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規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彰顯了黨和政府反對就業歧視、維護社會公平的堅定決心。

他表示,促進就業公平、反對就業歧視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用人單位應當增強守法意識、理性用工﹔勞動者要增強維權意識、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政府則要完善招人用人制度,並加大監管力度。

編輯點評

城鎮新增就業,11個月達到1242萬人,全年會是多少?去年的數字是1266萬人,如沒有重大意外,今年超過去年毫無懸念。

我們知道,去年的1266萬人,是年度新增就業的最高值,且連續3年增長。

這意味著,今年就業將實現“四連增”,創11年來新高。

就業數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民生改善的基本指標。在經濟發展告別高歌猛進,步入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的今天,就業數據的歷史性刷新,十分可貴、十分難得。這得益於經濟穩健發展的拉動,也得益於從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的積極就業戰略與政策。

輝煌的數字來之不易,輝煌的背后亦有隱憂。市場供求的結構性矛盾,招人用人的不和諧聲音,都對今后就業提出挑戰。

前不久的三中全會上,消除“一切”就業歧視的新提法,擲地有聲,體現了中央的決心。切實“消除一切就業歧視”,制度改革還得深化,法律執行還得細化。

勞動有所得,工作有尊嚴,邁向2014,就業將扛起新的重任。

相關新聞:


人社部負責人:落實現有政策促高校畢業生就業

張佔斌:實施就業優先的國家發展戰略

張貴峰:延遲退休“吃掉”就業崗位?

熱點觀察:大學生就業難題根源在服務業佔比低

汪同三:目前經濟增速可以避免出現嚴重就業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