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四個字讓我在逆境中沒有沉淪
中國經濟時報:是什麼力量支持您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還自學三門外語?
成思危:“自強不息”,這是我十二歲生日那天父親送我的四個字。父親自己就是在各種困境中不斷奮斗出來的。所以,我告誡自己,在這種逆境裡千萬千萬不能沉淪。
中國經濟時報:這也算是父親給您留下的精神遺產吧?
成思危:父親的這句話影響了我一輩子。其實,經過人生的起伏歷練,我才理解了這四個字的深義,應是“逆境時不沉淪,順境時不懈怠”。前者相對還容易做到,順境時不懈怠就很難了。后來我女兒十二歲生日時,我同樣送了“自強不息”四字給她。
從“化工”到“管理”
中國經濟時報:“文革”結束后,您在國內的化工界已是小有名氣,但您卻選擇去美國讀書,並改行學了工商管理。據說很多朋友都反對您這個決定。
成思危:因為改革開放,有了這麼一個機會到美國學習。當時我經過思考以后,決定不學化工,學管理。因為我是華東化工學院畢業的,一直是學化工的,經過文化大革命,使我懂得了一點,科技救國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員也發揮不了作用。你想,文化大革命時候,用那時候的話來說,一些很優秀的科學家都到農村“修理地球”去了,那你怎麼能發揮科技的作用?所以,當時我說,我就認定這一條了,改行,要學管理。我相信,將來中國的發展要靠科技,更要靠經濟和管理人才,我認為我選擇的這條路還是對的。
參加民建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轉折
中國經濟時報:您曾說過,“參加民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我由此從為學走上了從政的道路。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您加入民建的呢?
成思危:1994年,還是無黨派人士的我擔任了國家化工部副部長。按我原來的設想,60歲從技術干部的崗位上退下來以后,就去教書,沒想過繼續從政。但是,那年九、十月間,當時的民建中央主席孫起孟老先生約見我,動員我參加民建。孫老跟我講,“你不是想報國嗎?民主黨派是參政議政的重要渠道,中共中央非常重視民主黨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一個月的思索,我決定加入民建。 1995年底,我當選民建中央委員、常委、副主席,在1996年底接替孫起孟先生當選為民建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