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
核心提示: 活動經歷開始發動、后來高潮、然后回落這樣一條拋物線﹔還有一條拋物線是群眾的心理,從希望、振奮到失望,過了這個活動,又回到原來的地方
作風建設的“周期律”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9月25日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的講話中指出,要防止一些同志產生對照檢查就是“闖關”的思想,不能以為過了這一關就可以萬事大吉了。教育實踐活動越往后,越要堅持標准,決不能虎頭蛇尾,決不能用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一定要認清“四風”的嚴重性、危害性和頑固性、反復性,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抓下去。對此,中央是下了決心的,希望大家也下定決定、毫不動搖。
以作風建設為主要任務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4月有余,取得有目共睹的實效,但“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常,等於白抓”。歷史上作風建設也出現過活動開始發動、后來高潮、然后回落,群眾心理從希望、振奮到失望的現象。作風建設如何實事求是、入情入理、取得實效?如何鍥而不舍、堅定持久、常態不息?如何面對和破解作風建設“周期律”難題,徹底消除“四風”頑疾?
作風建設“兩條拋物線”現象剖析
“兩條拋物線”現象產生的三個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幾次集中教育活動是有效的,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一些問題,証明我們黨有自我淨化、自我提高的能力。但在一些地方,似乎效果不能持久,久而久之,一些干部患了“活動疲勞症”,一些群眾因此失去信心。我用“兩條拋物線”來形容這種現象:活動經歷開始發動、后來高潮、然后回落這樣一條拋物線﹔還有一條拋物線是群眾的心理,從希望、振奮到失望,過了這個活動,又回到原來的地方。
為什麼會出現拋物線現象?一是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如何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在新的經濟條件下找到生長點?如我們既要講黨性原則又要講市場規則,二者如何協調?我們的提法是,經濟領域遵循市場規則,黨內生活按照黨性原則辦事。這不錯,可是經濟與政治是相互影響的,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難免侵入黨內,引發不正之風。再如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問題更加復雜,不講整體利益,違背了黨性要求﹔而不講局部利益,黨員干部的工作就會失去立足點,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關系如何處理?還有,奉獻精神是黨員先進性的體現,當然要堅持,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僅講奉獻是不行的,因為黨員干部許多實際問題需要自己通過市場去解決而不能由組織“包下來”。就是說,既要提倡風險精神又要有補償機制,不能總讓“老實人吃虧”。這些問題不會隨著一次集中教育活動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會在黨員干部思想上造成困惑。
二是形勢任務在不斷發展變化,改革永遠處在“進行時”,一些不正之風會打著改革旗號出現,往往產生:“出台改革措施——不正之風結伴而生——發現問題進行治理”的現象。改革在前、整頓歪風滯后的“時間差”給不正之風提供可乘之機。所以舊的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會重新出現,這就決定了黨風建設是長期艱巨的任務,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三是不正之風是有頑固性的,這種頑固性與黨的建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有關,而這些問題大都是體制機制問題,如權力過於集中缺乏有效制約,民主不健全導致干部對上負責而不對下負責等等。以往集中教育活動觸及到這些問題,可是未能較好地解決,隻要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導致不正之風的土壤就沒有鏟除,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機制,不能長期規范和約束干部行動,致使教育活動形成一陣風。活動結束,舊病復發,甚至變本加厲。四是從根本上講,黨風是黨的世界觀在黨組織和黨員行動中的體現,在教育活動中,一些干部思想深處的問題,即總開關——世界觀問題(突出表現在理想信念、宗旨等方面)沒有解決,活動期間只是迫於形勢有所收斂,活動結束后就出現反彈。
相關新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