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已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努力方向等,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道理明白了,努力方向明确了,把作风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关键就在执行力,正可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一切仍归于零。
把作风建设要求落实到党性修养中。学习过的东西并不等于对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认识到了的东西并不等于能成为一种修养。理论和认识只有成为一种修养和自觉意识,才能变成行动上的自觉。作风的根本问题是党性问题。使认识变成一种修养,重要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自觉地树立起宗旨意识,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权力为人民赋予,为人民服务是职责,才能意识到在群众面前不能摆架子、当老爷、成官僚,不能盲目自大、高高在上,而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甘当他们的小学生,做好他们的勤务员,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
把作风建设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当前,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要求,最重要的是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把各项工作抓到位,抓出成效。作风是抓工作落实的保证,落实是体现作风建设的平台。无论是思想政治建设,还是军事训练,抑或后勤装备保障等工作,都必须把有关作风思想教育的成果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在工作见诸成效上体现作风建设成效。如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就是要看是否真的有做好保证工作的态度、举措和机制,各项工作是不是由于保证作用发挥得好而上新台阶;又如,强调军事训练要真抓实备,就是要看训练场上虚假的训风、演风、考风和为保安全降低训练标准的做法是不是被彻底摈弃,军事训练、演习、考核真的做到实打实、硬碰硬,没有掺水分,不搞假把式;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就是要看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解决,形式主义没有了,迎来送往减少了,达到官兵满意的效果。总之,只有从点滴做起,从细处落实,作风建设才不至于成为空口号。
把作风建设要求转化为制度机制。制度机制具有根本性的规范作用和长期效应。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具有操作性的制度机制,形成靠制度激励约束和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当前官兵反映比较突出的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漂浮等问题,少数领导干部插手基层用人、考学等敏感事务、部分官兵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少数单位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用工不规范、个别干部财权过大等问题,都应当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约束制度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使领导干部和机关用权、办事更加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不断建立完善作风建设评估及监督制度,党委、纪检部门和广大官兵对照作风建设的相关要求,跟踪评估每个领导和机关干部的情况,既以打分等方式量化结果,又将结果及时通报组织和个人,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挂起钩来,使得每个人对作风问题都不能小视,不敢轻视。
把作风建设要求变成常态化的行动。作风建设要求落实难,“抓时一阵风,不抓松一松”是重要原因,作为党组织必须抓作风建设常态化。一是党委组织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和谈心等活动时要常提醒。作风问题是党性问题,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只要是党组织活动,什么时候给大家以提醒和告诫都不过分,也不必担心跑偏走题。只有组织上作风警钟长鸣,个人心中才能常有警醒。二是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之前常告诫。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本是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工作关系,但下级往往误把上级领导当客人。这样背景下,上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很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因此,下基层前组织要拉拉袖子提提醒,不要出现作风问题。三是领导班子的主官时时处处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作为主官必须树立“作风建设看我的”的意识,走到哪儿把好作风带到哪儿,干什么在什么方面树立好作风。通过以上率下,带头示范,成为常态,单位的作风建设必然就能见诸更大成效。
(作者单位:73101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