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張研農: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2013年09月16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並就這一重大命題進行了系統、深刻的闡述。這些重要論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關於黨和人民關系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既堅持了我們黨關於新聞工作的重要思想,又根據新形勢新任務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是我們黨關於宣傳思想理論的重大創新,是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科學指南。

黨性和人民性問題提出的歷史淵源

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這個重大論斷有充分的歷史和事實依據。

黨性概念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來的。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非正式機關報《德意志—布魯塞爾報》,在給讀者的公開信中明確表示,它是一份徹頭徹尾的黨派性報紙,如果有人認為它應該是無黨派性的,那是對它最大的侮辱。這裡用的“黨派性”,實質上指的就是該報應有的黨性。最早明確界定黨性概念的是列寧。1905年,列寧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把“黨性”概念具體化,鮮明提出,黨的報刊是黨的事業的一部分﹔黨的報刊一分鐘也不能站在黨的隊伍之外,不同黨保持組織上的關系的黨的報刊一律不得存在。     

人民性概念也是馬克思首先提出來的。1842年4月,馬克思在《萊茵報》編輯部工作時,提出報刊人民性的概念。他指出,“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它的歷史個性以及那種賦予它以獨特性質並使它表現一定的人民精神的東西,——這一切對諸侯等級的辯論人說來都是不合心意的”。馬克思認為,報刊應該“生活在人民當中,它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

經典作家所指的新聞事業的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無產階級政黨主辦的報刊在新聞活動中要貫徹和體現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的意志。這種貫徹和體現,理所當然地包括用新聞手段反映人民精神,報道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表達人民的意見、要求和願望。

我們黨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早在上世紀40年代,我們黨就提出了報刊的黨性問題。毛澤東曾撰寫《增強報刊宣傳的黨性》等重要文獻,闡述和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1942年4月《解放日報》改版,在《致讀者》中總結黨報工作的四項原則,提出把黨性放在第一位。

1947年,針對國民黨挑起的內戰,在重慶出版的黨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就以宣示其人民性來彰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場。當年1月11日,《新華日報》發表《檢討與勉勵》一文指出:“新華日報是一張黨報, 也就是一張人民的報, 新華日報的黨性, 也就是它的人民性。”這也是黨的新聞史上第一次公開申明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一直強調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1956年7月1日,《人民日報》改版,黨中央明確批示:“《人民日報》應該強調它是黨中央的機關報又是人民的報紙。”

上世紀80年代前后,在反思“文革”的過程中,黨性和人民性這個早就明確的問題重新被人提起,引發了較為激烈的爭論。有人以“黨有時也會犯錯誤”為由,主張“人民性高於黨性”。有人將二者割裂、對立起來,以人民性否定黨性,企圖擺脫黨對新聞事業的領導。這一時期,“人民性”被一些人曲解使用,產生了消極后果。鄧小平同志1983年10月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嚴肅批評有些同志“在黨性和人民性的問題上提出違反馬克思主義的說法”。

回顧我們黨的新聞史上關於黨性和人民性的表述,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我們黨堅持黨性和人民性一致的立場是一貫的,不論是在戰爭年代、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堅持這種統一觀始終如一﹔第二,盡管在一段時期內,人民性的概念被一些人注入了模糊的、錯誤的解釋,與黨性割裂開來,但這不是人民性概念本身的過錯。我們要正本清源,還人民性以本來面目,進一步堅定在黨性和人民性問題上的統一觀。

下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