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一節  宏觀“制度救市”:股市改革“因勢利導”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2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技術性救市具體為運用暫停IPO、降低印花稅、鼓勵資金入市等短期政策,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措施,但這種短期政策卻被長期運用。我國之所以熱衷於技術性救市,是受到我國股市形成與發展狀況的深刻影響。

一、市場化改革不走“休克療法”之路

中國股市制度改革是制度變遷過程,是股市各主體對股市制度的選擇過程,其目標是達到股市制度選擇的均衡,即達到各股市主體對交易的結果滿意的狀態。

由於股市制度安排通常調整融資方與投資方或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及它們與市場管理者之間的關系。不同股市參與者之間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不同股市參與者對同一股市制度的需求和供給是不同的,有時甚至處於完全對立的狀態。

股市制度調整股市參與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股市既存在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也存在制度供給過剩的問題。

股市制度供給過剩是相對於股市制度的需求而言,有些股市制度是多余的,或者說是故意提供或維持一些低效率的股市制度。市場經濟中比較突出的股市制度供給過剩是那些維持或加強市場不合理管制或低效率的股市制度,比如嚴格的股票上市審批制度。

其實,股市制度供給過剩只是相對於一部分股市參與者而言,對於那些從股市制度供給過剩中獲益的股市參與者如已經上市的企業來說,至少在一定時期內,過剩的股市制度滿足了他們的需要。這部分在原有股市制度中獲益的參與者,要維持甚至加強他們的既得利益。

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制度是一種博弈均衡。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也是一個博弈過程,中國股市市場化改革能否最終成功實現,取決於股市參與者主體之間的博弈,博弈的參與者眾多,包括新的股市制度的需求者與舊的股市制度的需求者之間的博弈,新的股市制度的需求者之間的博弈,新的股市制度的需求者與新的股市制度的供給者之間的博弈,新的股市制度的供給者之間的博弈。

之所以要對現存的中國股市制度改革,就是因為股市參與者對現存的股市制度不滿意、意欲改變而又未改變,存在著一種可供選擇的股市制度安排,股市參與者尤其是投資者從中得到的淨收益大於從現有的股市制度安排中得到的淨收益,存在一個新的贏利機會,有新的潛在的股市制度需求和股市制度供給。

股市參與者偏好的變化、知識積累、股市制度選擇集合的變化、境外股市制度安排的變遷、隨機因素的擾動或沖擊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的股市制度安排下的收益總量或收益分配方式,因而相關博弈主體的利益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從而使得原來的股市制度面臨變革。

但是,參與者對現有的股市制度不滿意,並不一定導致新的股市制度安排的產生,新的股市制度的供給能否實現取決於多重因素,關鍵在於不同股市參與者之間的博弈過程。

目前的股市制度均衡狀態,並不意味著每個股市參與者都對現有的股市規則感到滿意,只是由於參與者改變規則的成本和收益制約了對現有制度的變革。在現在的股市制度下,一項擬變革的外在規則要得到採納,首先必須有足夠數量的股市參與者在內心認可這項變革。他們認可這項改革的原因,既可以是因為他們期望從中受益,也可以是因為這項改革的負面影響不大,他們能夠容忍這項改革。

但是,接受一項規則本身並不能保証這項規則是有益於股市發展的。隻要股市中有足夠多的參與者認為某項低效率的規則有益且其副作用微不足道,它就會因獲得廣泛贊同而被保留下來,已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可能握有統治權。而中國股市中,謀求私利的權勢集團可能把持制度或規則的制訂過程和制度的實施過程,抵制適應新的制度調整。

股市既得利益集團阻止有效的股市制度變革的方式主要有: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往往從輿論上打著經濟發展或企業發展的招牌,進行謀取私利的活動,影響政府相關部門決策層制定對股市有利的新制度﹔對新的股市進入者設置嚴格的障礙,強調以行政的手段分配資源﹔在對既得利益集團有重大影響的部門或職位上往往形成以行政壟斷為支撐的勢力,其他主體很難進入這些職業,從而缺乏監督制約導致低效。

有效的股市制度變革被阻止的根本原因在於,股市制度創新與實施比較容易被特殊利益集團控制起來,使得股市進行制度改革的成本過高,大於進行制度改革后取得的收益。

如果博弈參與者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潛在股市制度安排下獲得的淨收益大於他們在現有股市制度安排下獲得的淨收益,新的股市制度就會產生,股市的制度變革就會發生。在新的股市制度安排下,如果所有參與者獲得的收益大於他們在原來的股市制度安排下獲得的收益,那麼這樣一個股市制度改革過程就是一個帕累托改進。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