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一節   國有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3.國企“壟斷”——歷史的選擇

壟斷和所有制結構並沒有關系,而在我國卻很“湊巧”,壟斷總是與國有企業一起出現。我國壟斷行業中大型企業多為國有企業,中央企業在我國一些行業中處於壟斷地位,這是客觀事實,國企也就被“壟斷”了。之所以會有上述“巧合”,這是有一定的歷史因素。

建國后,我們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當時除了國企就沒有其他的企業,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企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標志。這種國企大一統的格局對建國初穩定國家經濟水平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水平的恢復,全民國企的格局越來越制約國家的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開始市場經濟改革,國企首當其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收縮國企的控制面,並鼓勵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的發展。開始了國退民進的進程,1999年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對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了“國有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的方針,並要根據這一方針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國有企業有所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如國防和尖端武器制造、貨幣發行和管理)﹔(2)自然壟斷行業(如電力、石油、礦山、鐵路、自來水等)﹔(3)提供公共物品的行業(如教育、環境、公共衛生等)﹔(4)支柱產業、高科技產業中的骨干企業。

如果你仔細觀察,我們現在所“針對”的國有企業均反映在以上四大類中。我國經濟始於計劃經濟,企業也就是從全部的國有企業逐步改制而來,以上四大類均是還沒有改革或者不能改革的領域。30多年來,我們一直走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開拓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這也就決定了我們與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有所差別。事實上,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應該也必須由國有企業在控制,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是如此。關於自然壟斷行業,因為自然壟斷的特性,一些國有企業依靠歷史的原因,成長為行業的領頭羊,享有壟斷的地位,即便放開管制,其他企業進入后也隻會帶來資源的浪費,經濟上並不可行﹔涉及公益性的行業,由國企掌控也更加合適,因為其前期投入高,回收周期長,營業利潤低等特點,私營企業逐利的特點決定了其不會進入這些領域。

因此,我國有企業多帶有壟斷色彩,是歷史的結果,體制的選擇,我們不能刻意回避,更不能全盤否定。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