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公務員高福利引熱議 媒體稱收入不公侵蝕干群關系
2013年06月26日09:55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基層權責失衡 為民辦事“有心無力”

  除了發展壓力大、任務重之外,權責不對稱,也是當前基層干部開展群眾工作面臨的主要困惑。

  “鄉鎮機構改革后,除了信訪維穩,幾乎所有職權都上收了,資金項目都掌握在上面,鄉鎮干部做群眾工作的底氣越來越不足。”江西省井岡山市大隴鎮黨委書記劉福明說。

  記者在四川、江蘇、湖南、陝西等地的多個鄉鎮調研了解到,一家一戶難以完成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重大公益項目,是農民最希望鄉鎮幫助辦的實事。而協調完成這些事項,也被鄉鎮干部認為是聯系群眾的基礎和紐帶,但由於財權上收,鄉鎮對此大多無能為力。

  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馬岔村村民想修一條通村便道,需要30多萬元,村民已籌資3萬元,剩余資金希望鎮裡幫忙解決。鎮長廉國斌說,實際上村民僅僅要求拓寬道路、鋪點沙石,但這點要求鎮裡也滿足不了。群眾來找了兩次,我隻能記下,看以后有沒有機會和可能,因為鎮裡目前除了每年30多萬元的辦公經費外,實在沒有其他資金。

  江蘇省泰興市曲霞鎮黨委書記李飛說,現在不少地方縣級以下財政都是捉襟見肘,基層要干事猶如無米之炊。中央有項目,但大多需要基層配套,面對老百姓的強烈需求,我們是想要又不敢要。一些地方為了項目不惜借債,外債壓力很大。

  由於資金緊缺,鄉鎮干部連常規的下村聯系群眾也缺乏積極性。陝西省潼關縣安樂鄉黨委書記鮑明俠說:“每月8000元左右的經費隻能勉強維持鄉鎮運轉,干部到村都是自己開摩托、搭巴士,費用個人承擔。下村越多,虧空越大。”權責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基層干部做群眾工作的積極性。

  考核評價錯位 群眾工作“動力”不足

  干群關系疏遠,原因在干部。但干部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存在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

  多地基層干部向記者反映,現在上級部門對基層的考核,主要看經濟發展、農民增收以及信訪維穩等經濟社會指標,至於干部與群眾關系好不好、聯系群眾勤不勤,這些指標很難“量化”,干群關系好也難以成為基層的政績,這直接導致一些基層干部對做好群眾工作的“動力”不足。

  “如果隻埋頭做群眾工作,與領導接觸少,領導不了解你,將很難獲得提拔升遷的機會。” 西部某省的一位鄉鎮干部說,一些干部在鄉鎮干了一輩子,天天泡在田間地頭與群眾打交道,可臨到退休連個科級待遇都沒有,實在讓人寒心。

  “對於一些基層干部來說,寧願得罪一百個群眾,也不願得罪一個領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鄉鎮黨委書記對記者說,之所以會出現基層干部“聯系領導多、聯系群眾少”的現象,原因很簡單:基層干部的烏紗帽掌握在上面,提不提拔由上面說了算﹔考核評價權在上面,干好干壞上面說了算﹔資源也掌握在上面,項目資金都是自上而下安排。干部要想出政績,與其問需於民,還不如在上面動心思。

  四川省鹽源縣縣委組織部長沈海濤表示,中央規定干部任用向基層傾斜,但要有操作性強的機制保障,才能保証政策長期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現在一些鄉鎮干部看不到希望,再加上鄉鎮工作條件艱苦待遇差,不少人有早點離開基層的想法,想方設法往城裡走,根本靜不下心來做群眾工作。”沈海濤說,在政績考核上,我們應適當弱化經濟發展指標,增加可以量化的群眾工作內容。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