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全面實施“三大發展戰略” 奮力推進四川“兩個跨越”
打一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戰
2013年05月24日16:50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經驗借鑒

多極化、一體化、均衡化是世界各國和地區一定發展階段區域空間整合的共同趨勢。上世紀90年代,“均衡的可持續的多中心發展”作為“核心—邊緣”結構之外的一種新型空間發展范式,在歐美國家得到廣泛運用。特別是在歐洲,“多中心發展”被視為空間規劃和發展政策的重要目標,以 “多中心城市區域(PUR)”為代表的城市群的發展成為空間發展與規劃的重要特征。

在國內,依托多功能中心支撐、構筑網絡化區際關系,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成為我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實現“先富”轉向“共富”的空間戰略布局和破解“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難題的必然選擇。“十二五”以來,國家先后實施了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特殊區域扶持政策。規劃了一批重點經濟區、生態經濟區、生態保護區以及各類試驗 (示范)區和城市新區。涵蓋了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老少邊窮地區,涉及平原、丘陵、山區、濕地、海洋各種類型、多種功能。可以認為,這是從國家層面,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進行的多點支撐、多極發展、統籌協調、攜手共進的空間布局。剛剛獲國務院批復的 《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提出,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和鎮江在內的蘇南五市將共建現代化示范區,為全國現代化建設率先探路,樹立標杆。不難發現,江蘇的發展不是南京“一城獨大”,即使蘇南地區也已從傳統意義上的“蘇錫常”板塊,擴至目前的寧錫常蘇鎮的“大蘇南”,形成“五點整合”、“五市共建”,寧鎮揚大都市區和蘇錫常都市圈 “雙核驅動”、“兩極互動”的現代化建設空間格局。

四、戰略措施

全域謀劃,頂層設計。在省域層面,全域謀劃、頂層設計,首先是要加強多規銜接,加強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銜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形成多點多極支撐發展的合力,其次,各市州、城市群以及重點經濟區的區位、資源和生態環境條件不同,沒有統一的發展模式,必須立足各地區的具體情況,科學規劃,實施差異化的區域政策,有序推進。

強化產業支撐,引導差別競爭。點和極,支撐在產業。首位城市——成都,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引領全省產業結構向高端化和服務化升級,以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建設“三中心”為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提升成都服務業在西部地區的能級。次級突破中,在瀘州、德陽、綿陽、攀枝花等有條件的市州,培育和壯大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如德陽重大裝備產業集群、綿陽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資陽和眉山機車車輛產業集群、瀘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以及自貢數控機床產業集群、攀枝花釩鈦產業集群,形成強有力的市州經濟,從而實現以點帶面,由點到極﹔在夯實底部基礎中,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特別是要依托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業等,加強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互動發展,有序承接產業轉移。

推進產業配置與空間規制的結合。

多點多極支撐中,如何實現“以點帶面、由點到極”是關鍵。為此,必須將產業配置與空間規制結合起來,推進產業集群和城市群互動發展、產城融合發展。在新型城鎮化中加強產業集群培育,在產業集群發展中同步配套城市服務﹔著力產業園區建設,把產業園區作為“兩群”互動、產城融合的理想節點。

深化區域經濟合作。面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更加注重區域間的開放交流、互助合作,引導要素跨區域流動、企業跨區域發展和產業跨區域轉移。推動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市場機制與計劃手段協同整合,強化自然經濟區的發展,弱化行政區的界限,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扶持機制,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合力。(作者杜肯堂系四川大學原副校長、博導﹔黃勤系四川大學副教授)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