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所作的《論新階段》的報告中,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肩負著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成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構建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通過對“中國夢”的時代性解讀,回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族特性。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夢”的實現,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進一步領悟“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關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議題。
“中國夢”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增添豐富內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於中國社會的過去、當下與未來,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時空坐標體系。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圍繞著“中國夢”在不同時期的具體任務而努力奮斗,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增添了豐富內容。
在救亡圖存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之后,實現國富民強和人民當家做主成為了“中國夢”的主旋律,各族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成果,毛澤東思想凝聚了近代以來“中國夢”的實踐經驗,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了中國的民族特點和民族形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准備。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任務。鄧小平理論較為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証、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實現“中國夢”的“三步走”戰略,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較為全面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以及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之間的本質同一性,標志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理論的統一與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新貢獻。
當前,中國人民已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中國共產黨對國情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要解決近30年來快速發展所積累的大量矛盾和問題,還要解決好今后十幾年、幾十年發展中可能產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問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偉大“中國夢”歷程中的科學總結,它的誕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