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沿著復興路,共圓中國夢,中華民族近代以來“逐夢史”之
前所未有接近民族復興的改革開放中國
王為衡
2013年03月04日08:37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步走”戰略:小康夢與復興夢的有機鏈接

  1987年2月,鄧小平在與加蓬總統邦戈會談時,首次提出“到下世紀中葉我們建成中等發達水平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目標。不久,他又將這一目標量化為“人均4000美元”和“國民生產總值6萬億美元”,並認為“這個數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

  1987年4月,鄧小平在同西班牙政府副首相格拉會談時,首次比較完整地提出了中華民族百年圖強的“三步走”戰略,並向客人強調“這是我們的雄心壯志”。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我國經濟建設戰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在當時,最重要的是走好第二步。自此,“三步走”戰略作為一個切實可行的構想被上升為國家意志,它使現代化成為更加便於觸摸和感覺、操作和把握的社會建設工程。

  在十三大報告中,細心的人們還注意到:之前使用了30多年的“四化”提法逐漸淡出,而被“小康”和“富強、民主、文明”來替代,這說明我們前進的腳步開始不斷接近時代的特色,或許這就是探索的意義所在。

  ■兩個“百年”夢想:更為可行的時間表

  1990年,“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目標順利實現,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為實現第二步目標開始了不懈努力。此時,改革開放已走過十多年歷程,但經濟體制改革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何正確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成為改革必須逾越的一個關卡。

  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為實現第二步目標提供了有力保証。社會主義加市場經濟,兩種優勢疊加釋放出巨大經濟力量。1995年,提前5年實現原定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1997年,提前3年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從而,總量和人均都完成了“翻兩番”的任務。

  第二步目標的提前實現,促使我們黨在1997年黨的十五大上提出了“新三步走”戰略,並首次確立了“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至本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可以說,“新三步走”戰略是對“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繼承,是其在21世紀的具體化,這就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了更加具體的目標,更為可行的時間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小康夢的世紀表達

  2000年,我們黨提出:“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這是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其實,在這個任務提出之前,我們黨已經形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若干思路,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等,並花大力氣解決民生問題。那麼,為什麼要在世紀之初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呢?一方面,我們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還需要長時期的艱苦奮斗﹔另一方面,從2000年到21世紀中葉,時間跨度長達50年,中間沒有階段性的目標,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階段性目標,是完全有必要的。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分別從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不單單是經濟上的目標,更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

  可以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既符合國情又順應時代、既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又體現事業發展需要、既實事求是又銳意進取的奮斗目標。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