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立足國情軍情,辨清中國特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現實起點與歷史方位,就很容易被迷惑和誤導
毛澤東說:“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同樣,離開中國實際來談軍事理論創新,也必然是抽象空洞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世界軍事變革風起雲涌,各種理論相互激蕩,如果不能立足國情軍情,辨清中國特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現實起點與歷史方位,就很容易被迷惑和誤導。
美軍變革的加速發展正是得益於本國軍隊實踐的牽引。如美陸軍每18個月對野戰條令進行一次例行評估,從而決定是否重新編寫或全面修訂,並對條令存在的問題隨時進行更新。自上世紀90年代,我軍提出打贏高技術戰爭,加速機械化信息化復合式發展以來,軍隊質量建設上了很大的台階,我們也獲得了很多最直接、最實際、最鮮活的寶貴經驗,應當及時總結這些經驗,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理性認識。
中國特色軍事理論創新必須堅持“中國特色”,但從不排斥外來先進經驗。美國在從獨立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除了馬漢的《海權論》外,基本上是沿襲歐洲傳統的軍事理論。即使馬漢和米切爾兩人,也主要是受了克勞塞維茨、約米尼、杜黑和魯登道夫等人的影響。今天,美軍許多軍事理論都帶有別的國家軍事理論的痕跡。如美軍在發展其指揮理論時,就吸收和採納了德軍的“委托式指揮法”。
戴高樂說:“在亞歷山大的行動裡,我們能夠發現亞裡士多德。”克勞塞維茨正是運用黑格爾的辯証法和牛頓力學方法分析戰爭現象,創作了《戰爭論》。隨著信息時代的全面來臨,社會價值取向、運行模式、組織形態、技術支撐正在發生急劇變革,這些都將給我們創新發展軍事理論提供思維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