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前言 國家大勢與復興大業
2012年12月20日10:3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復興大業的歷史方位

有一種智慧叫自醒,有一種愚昧叫自滿。在跨越了五四運動的嶄新歷史起點、新中國創建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兩個重要裡程碑之后,民族復興的國家大勢越發呈現出不可逆轉之勢。當前,中國的迅速崛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隻要抱著客觀公正的態度,都不會否認中國復興已是大勢所趨,甚至不少人還認為中國復興不再是那麼遙遠的事情。一些外國政要、機構及學者也對此進行了樂觀的預測:

早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就預言過:“二十多年后,中國將成為一個全球性大國,其實力大致與美國和歐洲持平。”

國際知名投資銀行高盛曾預測:“到2032年的時候,所謂的‘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佔世界GDP的比例,可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所組成的G7集團的相應份額等量齊觀。預計到2027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認為:“中國正在發展的高速路上。隻要不跟別人吵架,隻要保持穩定、和平,隻要堅持發展教育,中國在今后二十到三十年間會讓人刮目相看。”

怎樣對待國際上的這些樂觀預測和贊賞?這些言論,是言之鑿鑿,還是言過其實?是真心贊許,還是有意“捧殺”?

一個自醒的民族,在贏得外界贊許時,會看到自己的不足﹔一個智慧的民族,在受到外界批判時,會糾正自己的缺點。一個國家要重視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因為這直接關系著國家形象和國際關系﹔但一個國家卻不能被外界評價所左右,因為興衰成敗、貴在自知。面對國際上眾多對於中國復興的贊賞和期許,科學的態度應是:姑且聽之、慎重辨之、竭力為之。

2012年2月,習近平在接受《愛爾蘭時報》書面採訪時強調:中國的任何一項發展成就,如果除以13億人口,都會變得很小﹔而中國的任何問題,如果乘以13億人口,都會變得很大。所以,中國既為自己通過艱苦奮斗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更為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難而自我警醒。

面對這種種贊賞和期許,我們自己心中要有一個清晰而准確的坐標。隻有認清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找准民族復興的歷史方位,才能避免誤判國家大勢,才能從實際出發有力地推動國家大勢。

從總體上看,近現代以來,爭取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兩大根本歷史任務。這兩大歷史任務,統一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鮮明主題中,構成了復興大業的兩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實現了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進入了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第二階段。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將第二階段的奮斗目標進一步確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從民族復興整體進程來看,目前我國仍處於這一階段。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奮斗,我國順利實現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前兩步目標,即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如今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即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闊步前進。這就是當代中國在民族復興道路上所處的發展階段。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