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明顯放緩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宏觀經濟在第四季度觸底回升趨於穩定,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多,有望超過全年經濟預期目標。
成績來之不易,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功不可沒。一年來,我們正確處理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適當調低增速目標,引導各級政府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留出了更大空間﹔我們牢牢抓住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穩投資、擴消費、穩出口,培育了一些消費新增長點﹔我們堅持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擴大內需,也不放棄爭取外需﹔我們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控物價三大目標,注重宏觀調控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控物價目標實現無懸念。
本報即日起將連續推出以“宏觀調控一年間”為題的系列年終特稿,梳理一年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取得的新進展、積累的好經驗、實行的好做法,敬請關注。
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今年中西部地區經濟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實現連續5年全面超過東部地區。在國際經濟形勢更趨復雜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這一訊息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反映出我國以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宏觀調控取得了積極進展。
處理好速度、質量、效益三者關系,歷來是經濟發展中的難題,發達國家如此,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更是如此。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們在這方面日益顯現出較強的駕馭能力。
2012年年初,中央確定了穩中求進總基調,主動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調低到7.5%,這是多年來的頭一回。“‘蘿卜快了不洗泥’,把經濟增長速度適當地調低一些,可以緩解對供求關系的壓力、資源環境的壓力和物價上漲的壓力,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即引導地方政府不要過度追求速度,為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留出了更大空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姜長雲道出了7.5%背后的真實意圖。
事實也正是如此。今年以來,面對經濟發展困難增多等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穩增長的態度非常堅決,適時把穩增長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穩增長並沒有採取大規模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通過優化投資的方向、結構、質量來拉動經濟增長,更加注重通過調整經濟結構來激發經濟的內生活力,更加注重通過經濟手段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尤其是5月份以來,集中出台了加大關系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出台“新36條”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不撒胡椒面,不搞“一刀切”。今年的財政政策更加突出重點支持改善民生和結構調整。雖然財政收入增幅回落,但我國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文化等領域的財政支出卻不斷增加。據統計,前10月,很多民生重點領域的財政投入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
“既要速度,更重視質量和效益,並通過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來推動經濟增長,是今年調控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也就決定了今年經濟的表現錯不了。”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賈華強的看法具有相當普遍性。
一個個數據也証實了這一點。時至歲末,我國經濟增速不但保持在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區間內,並已呈現出較明顯的企穩回升勢頭,與不少國家仍深陷國際金融危機陰霾形成鮮明對比﹔同時,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步子越邁越快,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對外貿易佔比六成以上的義烏小商品市場,被認為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的“晴雨表”。8月份,這個市場一度低迷的出口額轉為“井噴”態勢,並已超過前7個月的總和﹔作為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11月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6,連續第3個月穩步回升,証實了經濟的復蘇趨勢﹔作為宏觀經濟滯后指標,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回暖進一步印証了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01億元,同比增長20.5%,遠遠高於9月份7.8%的增幅。“中央年初確定的穩增長目標可以實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預測,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可能會在7.5%到8%之間穩住。
眼下,我們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較多,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刻不容緩。賈華強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需要把速度與質量、效益有機統一起來。”隻有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業才能擴大,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才有相應的基礎﹔隻有經濟質量提高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才能保持,發展才能持續﹔隻有效益上來了,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百姓,速度才有意義,質量才是真真正正落到實處。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從長遠著眼,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深化改革上。”張立群認為,明年還應著力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發展方式能否實現新的轉變將決定中國的未來。(記者 呂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