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就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進一步發揮文化產業在優化結構、擴大消費、增加就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對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有助於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目標。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推動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調整經濟結構必然要求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是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文化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整產業結構時必然要把文化產業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經濟發展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而文化產業的一大特點是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因此可以說,抓住了文化產業,就抓住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有助於增強文化軟實力。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誰佔據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因此,世界很多國家都將文化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軟實力。我國目前雖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現在的國際地位還不相稱。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推動更多的文化產品走向世界,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有助於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是人民總體生活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助於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目前,我國文化需求快速增長,呈現出高品位、高質量和個性化、多樣化的特征,但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具體表現在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原創力不強、知名品牌不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等方面。因此,必須把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任務,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同時,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也面臨著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實力迅速增強,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升,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文化產業發展正面臨著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千方百計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對文化產業的發展重點強調了幾項任務。當前,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就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把這些任務落實好。
一是要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與科技融合是增強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關鍵是准確把握世界文化發展的新趨勢,緊緊抓住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新機遇,充分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大力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加強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關,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設備、軟件、系統等的研制和自主發展,提高文化產業裝備水平和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依托國家高新技術園區等建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科技企業,形成良好的文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企業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促進文化科技企業健康發展。
二是要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新型文化業態是區別於傳統的、常規的文化產業業態,是利用現代高新科技手段發展出的具有跨領域、綜合性發展、創新型等特征的文化業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力度越來越大。以網絡文化、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為代表的新型文化業態正在蓬勃興起。這些新型文化業態引領了時代潮流,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取得了越來越好的經濟效益,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要採用數字、網絡等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升級,做好加快廣播電視傳播和電影放映數字化進程、加快關鍵技術設備改造更新等方面的工作。
三是要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文化產業規模小、分散化、非專業化,缺乏集聚效應,制約了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必須採取一系列措施改變這種狀況。要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干作用,保護好、引導好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迅速壯大我國文化產業規模﹔鼓勵、扶持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提高文化產業的專業化水平。
(執筆:洪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