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回首90多年黨和人民篳路藍縷、艱辛探索、奮勇開拓的歷史進程,可以得出一條基本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就是民族復興之路,就是中國富強之路,就是人民幸福之路。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搞清基本國情和歷史方位,是確立道路和發展方略的首要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認真總結國際國內歷史經驗,提出在我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進入社會主義以后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至少上百年)初級階段。這一科學論斷的提出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為我們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確立了總依據。今天,我國已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正如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任何時候都不要妄自尊大、忘乎所以。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定不移地把黨的基本路線看作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逐步提出並不斷完善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實踐証明,這條路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靈魂,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正如鄧小平所囑托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建設都無從談起。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丟掉了四項基本原則,就失去了國之根本,就可能滑向改旗易幟的邪路﹔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丟掉了改革開放,就窒息了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就可能重蹈僵化封閉的老路。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把握“五位一體”的建設總布局。社會主義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的理想境界,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也必然是社會全面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建設作為復雜的、巨大的系統工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乃至生態文明建設缺一不可。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到經濟、政治、文化“三足鼎立”,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再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記錄了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歷史軌跡,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認識的漸進和深化。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魂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根本上說是文化的復興。必須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完善的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証。必須加強社會建設,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要“樓高路寬”,還要“水碧天藍”。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在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於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在於鞏固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中國共產黨以自己90多年的奮斗和犧牲、忠誠和智慧証明,她不愧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擔當起拯救中國、改造中國、領航中國的重任。然而,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十分嚴峻,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嚴重存在。因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是黨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承載著人民的向往,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了90多年的艱苦奮斗、不懈奮斗,今天,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欣欣向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完全有理由驕傲,但絲毫沒有理由自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處在關鍵時期,既有難得的機遇,又面臨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風展旗幟如畫。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更清醒的自覺和更堅定的信心,奮力開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美好幸福的未來!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軍隊建設研究部研究員、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