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時間與歷史學——俞金堯研究員在上海師范大學的講演
2012年12月03日14:57   來源:文匯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最后,從時間角度說,我們可以把人類歷史看作一部人類從適應自然的時間到爭取時間的歷史。

在不同時代,人們對時間的態度是不同的。在古代,人們更多是適應自然的時間,按照自然的節奏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時間觀念不強,自由度也比較大。人們對時間的認識很有限,記憶中的時間也就幾代人。但到了城市社會,對時間的要求就高了。整個人類歷史的過程,我認為就是不斷爭取時間的過程。古代發生了農業和手工業、鄉村和城市的分離,這當然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分工。但從時間角度理解,生產力的發展使得社會中有一部分人可以騰出時間,不干農活也可以生存,一些人可以從事別的工作,如工商業活動,甚至從事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活動。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也就是從事為生存所需的物質生產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從事其他各種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多的過程。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現代社會,人類的生產發展了,人們擁有的時間本來應該更加富裕了,但是,大家反而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這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有關系的,資本主義的到來產生了“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馬克思也講到資本家通過購買勞動力,讓被雇佣者在規定時間內從事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並不引起人們可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加,反而使勞動者更加緊張,因為在同樣的時間內,資本家會要求勞動者生產更多產品。到了18、19世紀,勞動者爭取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已經變得很重要了,結果,就有了八小時工作制。不過,到現在為止,加班仍是經常發生的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爭取時間就是爭取利潤,而資本的積累是無休止的。

從上面所講的幾方面看,時間作為一種歷史研究的工具,還是作為史學的方法或是視角,是無處不在的,它在歷史學中是彌漫性地、滲透性地存在著的,甚至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時間的歷史。

(責編:張湘憶(實習)、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