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歷史演變的軌跡,體現了歷史學家的時間觀。
這進一步說明了時間是與歷史學家的價值觀聯系在一起的。我們所了解的人類歷史,不管用什麼體例編撰,基本都是線性發展的。但這樣的歷史不是從來就有的,這種線性、連續發展、進步的時間觀是在近代以后才有的。
在人類學中,一般把時間分成循環時間和線性時間。在古代多採用循環時間,具有周期性,無論是中國、印度,還是古希臘、古羅馬都是如此,比如四季循環、白天與黑夜交替,這種自然的節律對古人的時間觀影響很大,古代歷史學家編寫歷史,多以統治者在位時間來紀年,如萬歷多少年、乾隆多少年﹔或者以天干地支紀年,滿60年一個循環。在古羅馬,歷史學家記載事件,標注時間的方式是採用某某執政多少年發生了什麼事這種方式,而不是以數字的形式連續標記時間。所謂線性發展的時間在古代不佔主導地位,線性的時間觀主要產生於古羅馬基督教,呈現的是基督救贖人類的時間觀念,它有一個開端,即基督降生,然后一直通向未來。由此,時間就呈現直線的形狀。
這種線性的時間觀最終得以確立下來,其中有幾個事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機械鐘的發明,人們對時間一去不返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機械鐘的時間是超越自然時間的,擺脫了自然循環,這是人們形成線性時間觀念的技術條件。二是牛頓的理論,即絕對時間的觀念,牛頓認為存在著絕對的、真實的、數學的時間,它均勻地流逝,與任何外部事物無關。由於牛頓在近代科學中的影響,“絕對時間”為線性的時間觀奠定了科學的基礎。三是受啟蒙運動時期的進步觀念影響,具體體現就是理性的、不斷發展的思想。啟蒙思想家認為,歷史就是人類從愚昧開始,到理性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一不斷進步的過程要求用線性的時間來體現,使理性可以沿著一條筆直的時間線,向著未來無限地發展進步。
線性時間觀確立以后,歷史學家就開始按照這樣的時間觀來編撰歷史,結果,歷史的進程就好像是道德上成功的故事在時間鏈上一個接一個地展現出來的一場時間接力賽,比如美國的歷史,就呈現為美國人不斷地追求自由和民主的過程,是一部不斷進步的歷史。線性的時間觀還影響到我們對歷史的解釋,當我們利用線性的時間將歷史事件串聯在一起時,就呈現出一種因果關系,前事為后事之因,后事為前事之果,並形成歷史就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這樣一種簡單的思維方式。
這種時間觀念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也慢慢改變了。現在的研究表明,人類歷史中不僅存在一種時間,其實是存在多重時間和節奏的,比如政治變化很快,但文化、觀念、習慣變遷就很慢。歷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表明,歷史中的時間不僅有一條線,還存在這些不同時間之間的相互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