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災難就是人為的”
對這場夾雜了太多人為因素的災荒記錄到一半時,劉震雲清楚地意識到,美國記者白修德必將成為他這篇作品的主角。對不堪回首的1942年,政府回避,媒體噤聲,親歷者麻木﹔翻遍了史料,白修德竟然是當年惟一一個揪心那數百萬災民命運的外國新聞工作者。
白修德的記述震撼著劉震雲的心——他寫道,最令人難過的並非流血,而是不明白眼前的景象是怎麼回事,那麼多流離失所的災民,那麼無組織的遷徙,政府到哪裡去了?
給《時代周刊》發完了稿,白修德決心讓中國最高層知道在河南發生的真相。幾經輾轉,他在宋慶齡的幫助下見到了蔣介石,向這位中國元首展示了自己拍攝的野狗吃人的照片。據說,蔣介石見到照片后“渾身顫抖,顯得深受震動”。隨后,對河南的救援啟動了。
一位神甫后來寫信告訴白修德,自他們離開河南后,糧食就不斷涌進來,省政府在鄉間各地設立了粥站,軍隊拿出的糧食也幫助了許多人,“同時也証實了我以前的判斷:這場災難就是人為的,如果當局有這樣的願望和意志,任何時候他們都有控制局面的能力。”
不過,白修德當時並不了解,蔣介石震怒之余,帶來的是人頭落地——對令災情真相曝光的相關責任人的懲罰,是從幫白修德發稿去紐約的洛陽電報局職員開始的。
數萬官兵竟被同胞繳械
1943年,河南省大部地區落入日軍之手。侵略者為了籠絡人心,給奄奄一息的飢民發放了救命的軍糧。由此導致的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農民們用獵槍、大刀和鐵耙把自己武裝起來,將大約5萬名曾經強征他們糧食的軍隊繳械,讓措手不及的中國官兵在前后夾攻下迅速潰敗。
國民政府的戰區司令官湯恩伯倉皇撤離時,政府控制的倉庫中尚存有100萬袋面粉,夠20萬人吃一年,這些寶貴的物資,到頭來還是全部落入了日軍之手。
但無論如何,在河南鄉間,人們終於吃上了飯,歷時近一年的災難終於劃上了休止符。
斗轉星移,這場不堪回首的大飢荒漸漸沉入了歲月深處。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劉震雲回到家鄉,試圖重新發掘自己外祖母腦海中的歷史:“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餓死許多人!”
老太太一開始卻顯得有些茫然:“餓死人的年頭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河南大飢荒的親歷者與他們的后代,似乎已把這場死亡人數相當於三個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浩劫忘得一干二淨。當然,其中大概也有不少人,是刻意不想去喚醒那段黑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