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
死亡每時每刻都會降臨到河南百姓頭上
一位美國記者和一名中國作家,彼此相隔近半個世紀,借助通過“接力”方式譜寫的文字,令那場於1942年席卷中原大地的浩劫的真相得以流傳后世。
馮小剛指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今天正式亮相銀幕,將鏡頭對准70年前的中原大地——一段被戰亂、飢餓與絕望所充斥的歷史,隨之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九四二》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89年。當時,該片編劇、作家劉震雲從好友錢鋼那裡頭一次聽說發生在老家的大飢荒,並且受后者委托回到故鄉——河南延津縣王樓鄉老庄,試圖通過探訪親歷者,為那場浩劫留下一點記錄。
盡管天災人禍導致餓殍遍野,百姓的生死彼時並未在廟堂之上引起太大波瀾。據記載,上一個像劉震雲那樣去河南尋求真相的人,還是時任美國《時代周刊》駐華記者、后來的普利策獎得主白修德。這段往事緣起於他讀到《大公報》當時的報道《豫災實錄》:
“今日河南已有成千上萬的人正以樹皮(樹葉吃光了)與野草維持著那可憐的生命。‘兵役第一’的光榮再沒有人提起,‘哀鴻遍野’不過是吃飽穿暖了的人們形容豫災的淒楚字眼。”
這是真的嗎?撰寫報道的記者已被下獄,白修德決心親自前往河南,一探究竟。之后的幾個星期,他幾乎崩潰,“那些事情讓我至今難以相信,哪怕戰爭結束后,我也不能原原本本告訴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