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李忠杰:進一步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水平--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

為迎接黨的十八大,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推出新著《走向未來的中國與世界》,本網陸續選摘——

【第四篇】李忠杰:進一步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水平

2012年11月10日09:1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二、辯証思維,進一步提高把握科學發展觀

內涵要求的領導水平

科學發展觀中的關鍵詞,除了發展,就是科學。這裡的“科學”,當然不是指科學技術的科學,而是指辯証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和思想方法,即堅持用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抓發展。要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水平,必須突出地強調辯証思維問題,堅持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簡單化的傾向。

1、辯証把握第一要務的內在要求,堅持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

經過30多年的實踐,我們對發展的重要性,應該都很清楚了。但在新形勢下,也有人對發展的必要性產生了一定的懷疑。所以,黨中央一再強調三個“沒有變”:一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三是“中國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個國際地位沒有變。”

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他一再強調鄧小平同志“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強調“離開了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當然,在新的歷史起點所追求的發展,絕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不計代價、竭澤而漁、不能持續的發展,而是在科學發展軌道上的發展。必須對發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此,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三個“發展”: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所以,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的要務,必須明確和把握這個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在科學、和諧、和平上下力氣、做文章。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辯証把握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著力解決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的問題。

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的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念的一個重大進步。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應該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誰發展,一個是靠誰發展。堅持辯証思維,首先要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

為誰發展?我們的答案一直是很明確的。無論說為人民服務,還是執政為民,還是以人為本,都是“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但怎樣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發展,為人民謀利益,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為誰發展,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治國方略,立足於從根本上把國家治理好,從根本上實現、維護、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此同時,又要關心人民群眾的日常疾苦,處理好治理整個國家與關心日常疾苦的關系。既要關心人民群眾的日常疾苦,又要善於從這些日常疾苦中發現治國的課題,統籌加以解決。人民利益有大事,也有小事。抓大事有抓大事的方法,抓小事有抓小事的方法。兩者可以並行不悖,更應該互聯互補。抓大事,不要漏掉小事。抓小事,更不要忘了大事。要從小事中發現大事,更要通過抓大事來解決小事。這有點像繞口令,但就是大事小事的辯証法。不懂得這個辯証法,一方面,可能對人民群眾的生活疾苦熟視無睹,麻木不仁,釀成嚴重后果﹔另一方面,也可能陷於日常事務,忘掉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造成更大的問題。

為人民謀利益,還有一個如何整合人民利益的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利益關系日益多樣化。作為國家、政府和執政黨,不能隻代表一部分人和群體的利益,也不能哪個人叫得響就解決這個人的利益。對各種意見和要求要善於分析,辯証看待,從整體上把握。要正確處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長遠與眼前的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堅持原則與適當照顧的關系、政府扶持與自主發展的關系。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領導水平,要善於整合全體利益,兼顧各方利益,真正代表好、發展好、分配好、實現好、維護好各方面的利益。

以人為本的另一個問題,靠誰發展?十七大報告的要求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主體”這個詞。十七大報告有11處用到。其中4處講到人民的主體地位,一處講到黨員的主體地位。改革開放帶來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主體地位大大增強,放開搞活,解放了生產力。事實証明,凡是主體性強的地方,經濟就發展較快,社會就比較有活力。按照十六大要求,我們要繼續“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

為誰發展與靠誰發展,是辯証統一的關系。堅持為人民發展,就必須依靠人民發展,靠人民自主發展。而不是代替人民發展,更不是將發展的成果歸到個別部門個別人的手中。

3、辯証把握總體布局的內在要求,努力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把握這個要求,首先要堅持重點論與全面論相結合的思想,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全局,處理好總體布局中各個方面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先后從不同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作出了規劃和部署。2005年,隨著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三位一體發展為四位一體。所以,十七大與過去黨代會的報告相比,專門增加了一個社會建設部分,就是按照這個布局,來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事業和工作的。

十七大報告還提出了一個生態文明的新要求,使三個文明發展為四個文明。這是我們對人類文明問題認識的一個進步。建設生態文明,已經是世界共同關注的課題。

在總體布局上,還有一些理論問題可以繼續研究。如四個建設如何與四個文明相對應的問題。我們已經說了四個方面的建設,又說了四個方面的文明。但四個建設與四個文明是不是都對得上號?三個能對上,還有一個對不上。社會建設有沒有一個社會文明相對應?生態文明又有沒有一個生態建設相對應?這些問題,需要繼續研究。

無論整體布局怎麼表述,都要記住辯証思維。堅持用全面的眼光、整體的眼光,系統的眼光,看到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看到系統的整體性,防止任何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像毛澤東說的,學會彈鋼琴。既要抓住重點,又要全面推進。既要照顧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既要解決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要重視次要矛盾。顧此失彼不行,顧彼失此也不行。

4、辯証把握統籌兼顧的內在要求,處理好發展中的各種關系。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統籌什麼?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十七大報告又增加了三個統籌。說全了,就是: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社會主義的一個優越性,就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方法就是統籌兼顧。去年的抗震救災,充分顯示了統籌兼顧的重要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大事、辦快事、辦難事的能力。

對統籌兼顧,也有一個辯証思維的問題。比如,要辯証把握均衡與非均衡的關系。人類社會始終都是在均衡與非平衡的辯証統一中發展前進的。理想的目標是實現有序、均衡直至和諧,但也要客觀認識和靈活運用現實中的非均衡現象。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台階式”發展、不要吃大鍋飯、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等等,都是通過均衡與非均衡的轉換而促進社會更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是為了解決一些差距過大、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以在新的基礎上實現新的均衡。但這決不意味否認一切差別和非均衡的合理性,甚至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而否定鄧小平理論,又回到平均主義的大鍋飯體制中去。

統籌兼顧,還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統籌兼顧,當然要適當地運用政府和行政手段,但要注意,我們現在講統籌兼顧,與50年代講統籌兼顧已經有很大不同。計劃經濟條件下講統籌兼顧,是完全靠行政手段,甚至搞一平二調。而現在講統籌兼顧,是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的統籌兼顧,是必須尊重和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統籌兼顧,必須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保護發展自主權和積極性的統籌兼顧。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到新水平,必須注意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集中與分散的關系,防止向統得過死的管理體制倒退。

分享到:
(責編:趙晶、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