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方案研究框架【5】

2017年11月02日13:3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五、以国际合作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一)切实认识建设“一带一路”可能对沿线国家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沟通国际绿色政策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必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预估到对沿线国家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政策应对措施,缓解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一带一路”真正为构建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应分别针对“带”与“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旅游贸易在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全球变暖和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对这些国家造成了不利影响,这对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不利。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中亚各国,自然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严重。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采等方面有着密切合作,对当地环境承载力形成考验。因此,中国应尽快同这些国家展开绿色国际合作的政策沟通工作,将环境生态保护的价值取向融入战略对接、互联互通等多个方面。在尊重沿线国家绿色政策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愿景的环境对策。同时,在推行绿色“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注意协调好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绿色组织的关系,避免环境生态问题演变为国家间或组织间争夺和矛盾激化的对象,使绿色“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有序、平稳、高效地开展。

(二)共通国际环保标准,加强绿色投融资体系建设

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过程中,沿线国家制定的严格的环境生态保护标准是我国面临的一大困难。这要求我国必须尊重当地环境保护标准,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来达到相应的标准;另一方面,我国也要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中突出国际合作的愿景,在环保标准问题上展开双边或多边的磋商,为我国适应高要求的环保标准争取时间。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还需从资源分配角度形成倾向于绿色国际合作的激励机制,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将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愿景实现。目前,中国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亚投行的“绿色化”承诺,亚洲开发银行的水合作基金及中国提出的绿丝路基金等均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集中体现。并且,中国正推出绿色债券、环境证券化等创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在构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体系过程中,各国应积极合作,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发挥绿色“一带一路”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指导各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对企业环保转型升级进行引导与激励,优化对绿色产业的资产配置。

(三)推进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绿色化,鼓励引导绿色贸易

第一,要共享技术成果,助力绿色产能合作。在构建绿色“一带一路”过程中,必须充分应用国际市场实现产能的绿色转移,中国在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与基础设施合作时,要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升级、提高环保标准、增进绿色管理与监督力度等方式实现绿色化的目标。环保设备的应用是我国在下一阶段推行绿色产能合作的重点之一。

第二,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落实绿色化目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宏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产能转移、提升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当前我国推进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基础设施绿色化是实现绿色“一带一路”愿景的必经之路。

第三,要鼓励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推行国内成功的绿色产业园区模式。中国应发挥重要的绿色领导力,对国内的环保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主动将国内先进的环保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产业运行模式推向沿线国家。除此之外,我国还应该发挥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将成功的绿色合作模式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四)多边建设国际性与区域性生态环境合作机制

一方面,要多元化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生态环境合作的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在环保领域与其他国家展开双边合作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双边合作机制实现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目标,典型的合作对象包括国际组织。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领域的多边机制、资金和资源共享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要多方面协调处理好沿线国家多元的双边、多边环保合作机制,避免由于合作机制的领域重叠、利益冲突、标准不一和监管缺位等问题造成不良的后果。在国际合作方面,除政府间和重要国际组织间合作,也要重视民间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发挥民众的作用。技术层面上,尽快加强沿线国家环境生态信息平台建设,以先进的技术支持完备的信息平台。应鼓励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介入,展开第三方的独立环境评估,充分保证环境生态合作的实际成效,从规划到执行再到监管各个环节应保证中立客观。

结语

“一带一路”在地理上是跨越亚欧非大陆的桥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是沟通东西方的纽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注意到,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是时代使命的召唤,构建“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目标仅靠单独的一个或几个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绿色领导力和国际合作力量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地构建绿色“一带一路”,让这条丝绸之路经济带充满绿色的生机,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蔚蓝畅想。(张建平 张燕生 陈浩 原倩 蒋钦云 韩旭 张硕)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9期)

上一页
(责编:曹淼、谢磊)
相关专题
· 《行政管理改革》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