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社会秩序的恢复与重建【4】

郭星华 刘朔

2017年10月27日13:44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四、结语

与社会秩序的恢复相比,社会秩序的重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所需时间和遇到的困难要相对复杂得多。在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堕距(culture lag)的存在,社会价值观念在社会变迁中往往处于滞后位置,其重建过程往往是最漫长的。纵观秦汉以来的历次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能否成功地建构起“一元主导多元并存”形态的社会价值观,是决定我国本次秩序重建能否成功的关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充满着一种“秩序情结”,[23]虽然现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人们普遍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秩序感和获得感,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尚未形成被普遍认同的“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社会价值观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厘清秩序重建和秩序恢复的概念,充分认识到在实践层面的困难和时间跨度的不同,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对于我国当前情况而言,无论是从历史传统中继承,还是从革命经验中发扬,都是达致广泛认同的“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社会价值观的可行之路。(郭星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 朔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王兴洲.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J].社会,2006(5).

[2]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04:24.

[3] 卡尔?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7.

[4] 柏杜.西方社会学——人物?学派?思想[M].贾春增,李强,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32,33 .

[5] 奂平清.小城镇依然是大问题吗?——费孝通城乡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6(2).

[6] 张萌麟,吕思勉,蒋廷黻.中国史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105-106.

[8]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260-261.

[9][15] 吴爱萍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宪政思想论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10]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国的现在和未来[M].北京:中华书局,1981:89.

[11] 张国庆.疏通河淀归附旧治条陈[M].《民国文安县志》第九卷.

[12]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通政使于凌辰奏折.洋务运动(一):121.

[13]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49.

[14]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224.

[16]钟德涛.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7]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1.

[18] 《中国统计年鉴》1981.

[19] 曹明.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J].南方论坛,2015(7)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2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8.

[22] 郭星华.城市居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J].江海学刊,2001(3).

[23] 郭星华.秩序情结与社会转型[J].学海,2001(1).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上一页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