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社会秩序的恢复与重建【3】

郭星华 刘朔

2017年10月27日13:44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三、当代社会秩序重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社会秩序重建的开始,中国社会走上了一条开拓创新的道路。与之前的三次秩序重建的过程相比,第四次秩序重建采用的是改良而非革命的手段,主动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手段,实现社会的秩序重建。改革开放39年以来,我国总体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自近代以来,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享受过将近4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但是,在价值观念的维度上,却出现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变迁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缺少公德之心,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爱国心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诋毁充斥于网络;更有甚者,鼓吹“自由民主”,三权分立等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虽然受到政府与主流舆论严肃的批评和驳斥,但是通过网络的传播也给社会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究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过去“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不断的侵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多元文化同时出现。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各种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大规模涌入,“现代化打破了社会原有的和谐状态,而传统因素的解体速度和现代性因素形成的速度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和异步性”,[22]造成了我们原本所坚持的“革命道德”、“领袖魅力”、“共产主义”理想等价值观念出现了“精神真空期”,导致“一元化”的价值观被破坏,整体上形成了现在“多元并存”的价值观。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结构才能够取得社会秩序重建的成功呢?我们认为,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在各种新媒体技术、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再建构过去那种“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的形态,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又是社会秩序重建的必要条件,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出路只有一条:构筑“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社会价值观念形态。所谓“一元主导多元并存”形态的社会价值观,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有一种价值观念在整个社会处于主导地位,受到国家力量维护并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同时,存在其他与主导价值观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价值观念,但它们既不是主流也不能对主导价值观构成颠覆性的威胁。一旦某种价值观对主导价值观构成了颠覆性的威胁,国家将动用各种力量对其压制,使其消失或者降低其威胁性。

当然,“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静态的、不变的价值观,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正如儒学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发展历程一样,也需要不断地博采众长,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自身的演进,但无论怎么改变,其中的主体和核心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在尚未完全确定主题和核心的前提下,亟须改变我国现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下大力气建构“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社会价值观形态,是保证我国社会秩序重建成功,使我国秩序运行状态达致良性运行的必由之路。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