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基层理论宣讲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路径

——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为例

中共潍坊市委讲师团课题组

2017年09月22日09: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将创新理念融入宣讲工作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

一、正确认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体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理论宣讲作为党的理论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基层的重视。面临新的形势任务,积极推进基层理论宣讲的深入开展,探索新形式,拓展新渠道,集聚强大正能量,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对照新形势下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要求,基层宣讲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理论宣讲内容与基层群众需求契合度不够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基层群众有许多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解释和回答,但理论宣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往往不能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对基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思想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不善于见微知著,不能进行理性分析,因此,往往找不准理论宣讲的切入点。基层理论工作者感到,要加强对理论宣教工作的认识,树立理论宣教工作依靠群众、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将理论宣教工作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使党的理论在基层得到全方位宣传普及。

2、理论宣讲工作感染力、吸引力不够强。在基层理论宣讲实践中,往往注重传统的“我讲”“你听”,讲座、报告会等传统宣讲方式相对普遍,新媒体、微视频、沙盘推演、现场教学等宣讲载体应用少,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强。有基层群众反映,有的宣讲员讲理论就是照本宣科,像老和尚念经,概念化的东西较多,群众语言运用不好,缺乏鲜活的事例,比较机械枯燥,听众难以入心入耳。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理论水平、理解接受能力、现实生活处境和群众关注热点等方面的差异,在内容详略、材料取舍、表述方式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加以区别。

3、理论宣讲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撑平台。调查发现,基层单位在宣讲阵地的建设和运用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个别街道、社区宣讲阵地相对欠缺,只有单位会议室或报告厅等一般性场所,影响了宣讲活动的组织开展。理论宣教基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风筝都大讲堂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和不规范的问题,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离工作要求相距较远。有基层群众表示,现有的宣讲工作阵地,数量较少,离群众较远,群众参与不便,亟需搭建一批群众身边或者基于新媒体的新型阵地。

4、基层缺乏高素质的理论宣讲人才。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区级高层次宣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党史办、区教育局等部门,专门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员不多。理论专家联系街道、部门、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少社区党委反映,理论宣讲工作难以请到高层次的老师。特别是大多数单位的宣讲骨干以兼职人员为主,部分街道理论宣讲团虽然吸纳了一些百姓宣讲员及社区志愿者,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宣讲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5、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经费保障不足。在调研中,有些同志反映,经费保障不足,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书籍配备难以保证。现在的理论产品大多都是付费的,免费的很少,像《理论热点面对面》这样的理论书籍,只能是在机关“小范围”赠阅,难以覆盖到大部分理论宣讲员和基层群众。二是师资补助难以落实。宣传部门组织宣讲专家、宣讲骨干到基层单位宣讲时,受资金限额和财务纪律等因素制约,很难为他们提供交通、餐饮等方面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讲积极性,亟需从上级层面出台相关文件,作为依据,便于基层落实相关补助保障政策。

下一页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