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基层理论宣讲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路径【3】

——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为例

中共潍坊市委讲师团课题组

2017年09月22日09: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三、搞好基层宣讲需重点把握的几个原则

1、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新形势、新任务对理论宣讲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内容选取上要特别突出四个方面:一是事关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干部群众,这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等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思想理论领域的深层问题。思想领域的这类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四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工作中,要严把政治关,宣讲人员在开展理论宣讲时,要准确领会精神、吃透精髓要义,不讲偏不讲歪、不走形不变样、不随意阐释、不过度解读,做到全面准确。

2、必须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百姓讲,讲的头头是道,百姓听,听的有滋有味。同样的内容,话由谁说,效果截然不同。对于基层理论宣讲而言,“谁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比“讲什么”更为重要。在理论宣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支来自群众、训练有素并能植根基层、接地气的宣讲人才队伍。基层群众一旦成为宣讲主体,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以奎文区为例,奎文区通过挖掘百姓宣讲员、百姓茶社社员等“草根名嘴”把党员干部、志愿者、离退休老人、居民代表、才艺达人等都动员起来,让他们参与到理论宣讲的每一个过程,把宣讲对象变成宣讲主体。这些特殊的宣讲员根在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熟悉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们的宣讲群众喜欢,增加了亲和力,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必须拓宽宣讲阵地创新宣讲形式。当前,传统的宣讲阵地面临着辐射范围小、群众参与度低、功能失效等问题,亟需搭建群众身边的新的理论阵地,满足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需求。我们认为,理论阵地建设的最高标准就是:基层群众在哪里,我们的理论宣讲阵地就要建设到哪里。做好新时期的理论宣讲工作,形式创新是必然选择,关键是要解决吸引力、感染力的问题。要坚持以群众喜好为导向,坚决抛弃传统的“满堂灌”做法,不受宣讲地点限制,不受听众人数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坚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讲政策”和“演文艺”结合起来,多采取“互动式”、“体验式”、“对谈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使理论宣讲“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强大的“磁场”,吸引群众自觉参与,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宣传实效。

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最大限度地贴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腐败现象、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收入差距等问题,都需要运用科学理论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疑释惑。省委讲师团孔繁轲团长也曾经指出,就理论宣讲而言,如何让复杂高深的理论通俗易懂,实现“民用”,关键在于6个字:实际、生活、群众。基层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需要适销对路的理论宣传。关键一点就是要按照群众的需求去讲,才能让群众得到满足。对于老百姓来讲,他们关心的始终是“茶米油盐酱醋”等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理论宣讲工作不能空对空,要把宣讲理论政策与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起来,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真正做到理论惠民。

5、必须坚持统筹体制内外资源。现在,中央、省、市对理论宣讲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理论宣讲任务也越来越重。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既要将上级的“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在“自选动作”上求创新,有时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怎么办?必须坚持内外联动,借助外脑、外力,形成理论宣讲工作的大格局。奎文区多方整合宣教资源,建立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多层次、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一是专家讲理论。广泛联系上级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担任“特约辅导员”开展“定向辅导”。积极邀请潍坊市宣讲专家库成员,深入省市级理论宣教基地、风筝都大讲堂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全会精神、省市党代会精神等宣讲活动。二是干部讲政策。有效整合区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区委党校、区社科联等宣教资源,并发挥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宣传委员的作用,组建专业理论辅导队伍。三是百姓讲故事。在全区组织开展“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活动,选拔优秀百姓宣讲员到省市参加比赛,深入基层巡回宣讲,群众参与度高,反响非常好。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